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教育服務役役男輔導中輟生制度研究──心智圖綱
〈教育服務役役男輔導中輟生制度研究─以北縣為例〉
這一份行動研究,主要是彙整台北縣執行中輟生輔導役男的工作經驗,在役男的輔導經驗上分別就「役男自我角色覺知與輔導工作」、「役男輔導中輟生制度之運作與挑戰」兩個面向提出一些具體建議和討論,以期未來整個制度能發揮更大的效益。
【壹、役男角色知覺與輔導工作實務】
一、參與中輟生輔導角色知覺方面
以下就「工作任務」、「自我定位」、「輔導特質」、「輔導觀念」、「情緒管理」等五項分別說明役男在參與輔導工作上應有的認知。
二、參與中輟生輔導工作實務方面
除了上述「輔導中輟生的角色知覺」之外,以下就「個案評估、問題判斷」、「輔導技巧」、「輔導專業知能的充實」、「引進觀念」、「建立制度」等五項,分別說明役男在中輟生輔導實務工作上應有的處遇作為。
【貳、役男輔導中輟生制度之運作與挑戰】
一、教育役役男輔導中輟生制度特色
二、役男輔導中輟生制度運作之困難
三、役男輔導中輟生制度運作之建議
【結論】
因此如果要真正解決中輟學生的問題,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各種短期內實務的策略外,在大的政策方向上,如果我們仍持續在高等教育(高中、大專院校)上加碼以滿足社會大眾及家長的表淺需求,那麼高等教育的低回收率只會導致社會資產的日趨流滯,同時未來十年中,臺灣教育人口結構面臨具大的改變,外籍配偶婚生子女人數大幅成長,臺灣子女數減少,此外一連串教育改革失敗致使人力養成機制空轉及浪費的後果,勢必在台灣接下來產業再轉型的這一階段裡造成巨大的影響,然而我們的教育卻還沒有準備好。
目前唯有改變教育資源分配的結構、翻轉過去重高等教育而輕技職教育的政策軸線,才可能將臺灣人力做最大的發揮,在產業轉型之前,國家對人力金字塔頂端的需求,永遠就是那麼百分之幾,不管再怎麼進步的國家,對人力金字塔底層就是有一定的人力需求,因此當我們廣設高中、大學,不斷地加碼在高等教育上的時候,卻造成國內就業人口眼高手低及不願低就的情況,甚至在技職體系的崩銷使得技術取向的產業無法透過專業認證提升產業價值,技術從業人員只能賺取微薄收入,也無法在社會上取得更高的專業地位和肯定。
因此在大政策方向上,我們必須開始思考如何去整併高等教育,讓資源可以釋出到技職教育裡,用國家的力量來協助技職體系,第一提升技職學校硬體設備;第二提升技職教育教學師資;第三暢通並多元化技職教育的入學管道;第四開設新的技職教育課程及學科;第五落實證照專業制度;第六強化職教(與公私立產業機構)合作並保證未來就業;第七增設未來技職教育深就學校提供人力進修管道。
透過技職教育的增能及相對於高等教育的大力投資,讓高等教育適當、淘汰整併,讓中上程度以上的學生在高等教育的窄門中競爭,讓其他學生依各人程度及意願適性投入高品質的技職教育中繼續發展專業能力,以確實發揮國家既有之人力素質,之後再各自針對高等教育、技職教育之課程內容進行師資、課程、教學的教育改革,這樣才能在短期內堅實國內既有產業基礎和體質,並透過技職教育所培訓出的人力在技術產業上創造利潤和社會資產,當社會整體財富增加,才有可能進一步針對十二年國教去推廣以提升人民素質,才有餘裕去廣設高中和大學,同時並逐步規劃臺灣未來產業轉型的方向、設計十二年國教的課程內涵。
否則,沒有計畫性的教育改革及推動十二年國教,只是徒然消耗社會資產,使得中下程度的學生和其家長在不願意進入到國家低投資並已被標籤化為低社經地位、低收入的技職體系下,勉強進入高等教育中繼續挫折,或在既有九年國教基礎低落的情況下被迫繼續接受更久的國民義務教育,這些一方面浪費教育資源,一方面使我們的有些孩子接受更多的挫折和失敗,更多的孩子也就一個、一個地被父母、被學校、被教育制度、被教育改革給放棄了,屆時,再多的人力投入中輟生輔導也是沒有用的,因為社會並沒有給他們成就自我的舞台,也沒有給他們未來的願景,只是用一些臨時的、短暫的安置措施和人力來讓他們、陪他們熬過在學的這一段日子,但是他們未來還是沒有舞台,他們的能力還是沒有被發掘和發揮。
─────────────────────
原文蠻長的,這邊分幾部分並加以調動順序來發表,每篇主題會更清楚。
先把整篇圖綱及【結論】提出。
其次是制度面的【貳、役男輔導中輟生制度之運作與挑戰】。
最後【壹、役男角色知覺與輔導工作實務】和輔導主題及觀念比較有相關,再依次分篇列出。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