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教育服務役役男輔導中輟生制度研究──(三)輔導者的輔導特質

(三)輔導特質
大部分役男在服役前並沒有接受過完整的輔導知能訓練,同時我們的求學及成長歷程也多是平順的,因此在面對中輟學生的問題時,除了愛心、服務和教育的熱忱之外,輔導專業的充實和進修對役男的輔導工作是很重要的,輔導的專業知能和技巧在服役期間可以慢慢學習累積,然而當役男進到學校時就必須去處理孩子的問題,有一些輔導工作上的認知是役男首先應該要具備的,隨著輔導歷程的衍進,這些認知依次是:


1、觀念:
特質不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是觀念一次又一次閃過腦海之際,不斷累積、正向增強的結果。觀念的具備先於所有的輔導特質和技巧,不論輔導員是否具備輔導的特質和技巧,輔導員一定要不斷地接觸新觀念,一定要去接觸在輔導工作上一些基本的認知,只有當觀念在輔導員的腦海裡留下印象後,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輔導員才會「有可能」跳脫過去個人的舊思維、個人的生命經驗來看孩子的困境,才會「有可能」把主觀情緒放下,然後去設想其它可行的輔導策略。觀念的具備,目的不在於讓輔導員在第一時間就接受、就改變,而在於讓這個觀念經過輔導員的腦海,一次、兩次、三次……,讓正確的輔導觀念「有機會」在輔導員輔導孩子的歷程中施展出來。


2、敏銳:
輔導員應具備敏銳的口語話術表達、觀察能力。大多數輔導員都能掌握到如何敏銳觀察的要點,但一般而言輔導員口語話術的敏銳度仍然不足。口語話術的敏銳可以再從兩個面向來看,一是敏銳的陳述能力,一是敏銳的說服技巧。
(1)敏銳的陳述能力:
在與個案諮商晤談時,輔導員在語言詞句的選用上應有高度的敏銳,因為敘述語句中就隱含了潛在輔導,語言的敘述同時也在營造建立良好輔導關係的氛圍,一樣的表達目的透過不同的陳述,影響著訊息接收者的接受度和言行反應。
(2)敏銳的說服技巧:
多數個案的價值觀、生活常規往往是混淆不清、不符校園秩序的,包括不喜歡讀書、打人、講髒話、情緒管理低落、抽菸嚼食檳榔、各種青少年次文化(飆車、刺青、穿洞、線上遊戲、網路交友……)等等,其中很多可能並不涉及法律上對不對的問題,而是一種選擇或是程度的問題,因此如何透過巧妙、敏銳的說服話術讓學生接收到好的、正確的觀念十分重要,好的話術和語言技巧可以讓個案逐漸有充分自我說服的理由來改變行為。


3、同情:
相信人有追求個人最大利益的正向意識。而中輟生在追求個人最大利益的過程中會受到個人學習能力、所處環境、生命成長歷程、所具備條件之限制,而做出侵犯他人或公眾利益的行為判斷,但那也仍然是個體追求自我利益的正向動機,因此應給予肯定、接受、理解,並帶他去瞭解此一過程,藉著增能(增強問題解決之能力)、開拓視野、詮釋環境能力的提升,來改變其行為。


4、溫柔:
當輔導員能去「同情」、肯定孩子追求個人最大利益正向意識的動機後,才能放下個人情緒去看他的問題。役男應該認知孩子對人的方式是他過去被對待經驗的反映,因此面對孩子的情緒和負面作為模式,是可以理解那不是對我們輔導員的反抗,而是呈現他過去被對待的經驗,同時更應該在輔導的過程和互動裡帶給孩子更多被溫柔對待的經驗、給他更多美和善的經驗,讓他在日後生活裡的負面而粗暴不滿的情緒和反應少一點。


5、接受:
輔導的結果常常不是顯而易見或是短期內就有成效的,學生中輟問題的背後是多面向,輔導的目的也不完全就僅僅是「復學」,可能是有階段性的,也有可能是因個案而異的,因此當孩子還不符合學校系統對他的期待時,我們還是必須去接受他不完滿的樣貌。


6、陪伴:
接受孩子在輔導歷程中的種種不完滿,接受他的犯錯,輔導不是只在期待孩子不再犯錯,而是讓孩子知道當他有困難、當他犯錯時,他應該如何面對,可以找誰一起解決,輔導過程中孩子的犯錯其實也正是輔導的切入點和時機。我們不見得是他生命中那個真正能啟示他、能幫助他的貴人,但我們最少可以不要讓之後繼續輔導孩子的人更難做。接受孩子的不完滿,然後陪伴、等待他走完這一個階段,讓他信任你,帶他增闊視野、詮釋挫折,從對你的信任到信任他人,最後增強他對自己的信心,這是我們陪伴的目的。


7、正向思考:
陪伴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輔導員應正向詮釋、澄清孩子所碰到的問題,我們雖然無法保證孩子未來道途上的平順,無法幫他清除前方的阻障,但我們可以教他看問題的方法、教他正向思考,教他看到老師責備和不諒解背後的期待和付出,教他去看到自己生命中挫折和失敗背後隱藏的磨練和希望,這些是我們可以給他、可以掌握的。


8、耐心: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犯錯、改過、犯錯、改過……,我們能夠有多少耐心去耐得住學生的「明知故犯」?能有幾次用堅定卻溫柔的語氣來告訴孩子真正的價值和是非對錯?我們能不能夠很清楚地認知道「那些,是他生命裡的困境和艱難,不是我的」而去放下我們因為他犯錯、因為我們著急而有的負面情緒,並且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給孩子無限的下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


9、堅持:
無可否認的,中輟生追蹤輔導的過程充滿壓力和挫折,壓力來自於役男自己對自身工作角色的認定、學校行政和教師、學生家長、長官對中輟人數減少的期待……,而學生一再地時輟時復、家長親職失能、教師不當管教、學校協調機制不良、輔導資源網絡缺乏、教育體制僵化……這些都讓人感到沮喪挫折,每個役男在不同學校服勤,除了在每個月的督導會議中彼此分享輔導心得之外,役男精神上的最大支持力其實還是來自於自己,只有當我們釐清、堅持個人最核心的教育價值,才有力氣去面對壓力、挫折,甚至是外界對你輔導策略的質疑,在教育服務、輔導的工作崗位上,你抓住了甚麼價值核心?你站在甚麼信念礎石之上?你堅持甚麼?只有在大量地接觸觀念、清楚地釐清價值、溫柔而堅定地堅持立場時,才能樂觀而篤定地面對這一個充滿壓力和挫折的輔導工作。


10、用心: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不會去看到一片子葉子的脈絡,不會去看到遠處房子鐵窗的樣式,常常我們在生活卻沒有真切、用心地感覺我們自己在時間流裡的每個當下的感受。當一個中輟的個案被當成一個「人」來看待,「人」的價值和尊嚴真正地被正視,而不是去看他身上的許多標籤時,或許我們才可以有更圓滿的態度來面對這群中輟孩子的難題。「用心」去處理孩子的問題,用心去陪他、去看他的犯錯,才能把輔導工作做得更貼近人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