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教育服務役役男輔導中輟生制度研究──(六)個案評估問題判斷

(一)個案評估、問題判斷
役男在學校執行中輟輔導工作,面對的中輟學生或輔導個案往往十數位以上,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不一,輔導員必須在與個案初步建立關係之後,掌握、了解個案的問題背景,在必要時與輔導處老師、導師等相關人員,討論輔導方向,評估個案問題的輕重緩急。個案評估大致可以從下面四個面向來進行:

1、就個案而言:
(1)生理因素
(2)心理因素 (個案是否具備病識感)
觀察個案在校適應問題是否起因於生理、心理因素,若為特殊個案,役男應將個案轉介輔導組或其他醫療、社福、社工系統進行輔導安置。

2、就家庭而言:
(1)家庭結構
(2)經濟狀況
(3)親子關係
(4)親職功能
役男在評估個案時,應盡早透過電訪、家訪個案家長,或與相關家庭成員、重要他人聯繫,充份掌握個案的家庭結構、經濟狀況、親持關係、親職功能的資訊,以期釐清個案行為或心理偏危原因,並擬定適性輔導策略、引入其他資源。

3、就學校而言:
(1)師生關係
(2)人際互動
(3)學力基礎
許多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上適應問題,除了個別身心特質、家庭因素之外,在學校裡與老師、同儕的互動也是影響關鍵,此外中輟邊緣或是中輟的孩子在國中學業的基礎上大大落後其他同年齡的學生,甚至孩子過去的學習歷程、在校行為紀錄可以追蹤至小學時,而這些訊息有助於我們了解孩子,並作為輔導員提供個案適切資源的參考。

4、就社會而言:
(1)地域文化
(2)環境趨潮
近十年來的臺灣在社會政治環境、科技、經濟、文教、城鄉發展…等各方面俱有大幅的改變,不斷地在衝擊我們傳統對子女的教養方式,臺灣社會對於親職教育、家庭功能的宣導,對於家長的再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學校、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力趨弱,取而代之的是隨著傳播媒體24小時發送、隨著多元出版、豐富聲光感官娛樂而「花開遍地」的青少年次文化,所以輔導人員一方面應掌握服勤學校所處社區的地域文化,如宮廟的官將文化、幫派問題、文教資源…,一方面應瞭解臺灣目前流行文化及社會結構、趨勢的發展和影響,這些對認識青少年的思維和其言行脈絡有很大的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