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16上國中的第十六課──母親節,幸福時光

有時候,仔細回想起來,會覺得和母親的緣實是很淺薄。高中畢業後,也就隻身從台中來到木柵,除了大一、大二或許一、兩個月回去台中一趟外,此後的年年歲歲裡,一年難得回去三回。一來是讀書忙,二來是大學生活新鮮,再來也或許是因為總覺得和母親是特別親,不常回去,多打幾通電話問探問探也就是了。民國八十五年考進政大上台北到現在也都將近十五年,那一年我十九歲。所有關於「家」的回憶和印象,都停留在十九歲以前。

家裡並不富裕,母親小學畢業就南下高雄在咖啡西餐廳工作,後來又回到台中,在西餐廳認識了爸爸。成長的經驗中只記得媽媽在台中車站附近的寶島西餐廳待過好幾年,後來或許是小一、小二時吧,就是全職的家管,每天中午在家為我準備好便當,菜飯分裝、熱騰騰地送到學校給我,我還能記得我中午跑到學校川堂或是校門口東張望、西張望媽媽身影的場景:人行道上的羊蹄甲、川堂的營養午餐餐箱、一整個校門口的大人小孩,還有我的上下雙層的藍細格便當袋。就這樣,每天十一點四十五做好,十二點送到學校的便當,就這樣一直送到我國中畢業。

媽媽也打我,記得最深的一次是在小三有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學了同路隊好朋友的一句「三字經」,一進家門就不知哪根筋不對地學給媽媽聽,當下就是一個耳刮子下來,打得我後來和那個朋友漸去漸遠,打得我現在對難聽話反感,也打成了一整個童年最深的記憶。最慘的是被拿藤條和皮帶抽,應該就那麼一回吧,原因實在怎麼想也想不起了。

我喜歡央著她幫我掏耳朵,我喜歡她總是把隔天要換上的衣褲放好在床邊,我喜歡她總是能耐著性子聽我講學校的事、聽我講故事。媽媽不許我們走路鞋板拖地,不許我們沒禮貌。怕我們年紀小做不好,因此自小到大沒真洗過衣服,或是真的做過多少家事,家事也做,但就是偶爾玩票性質的。小阿姨、舅舅總是說媽媽把我和妹妹顧得太好、太寵。媽媽是把我和妹妹顧得很好,但她是用愛來寵我們,不是用物質。

家裡環境不很好,小學時媽媽買的兩套書要近兩萬元,是家裡近一個月的收入。印象中家裡總是得為錢勞碌,後來家裡也開了當時時興的泡沫紅茶店,也租給業者放置賭博性電玩,之後收了,媽媽又當了好幾年的保姆,一直到爸爸堅持和人合夥開簡餐咖啡店、倒了……離婚。後來那一段家裡最艱難的日子,其實我都不在裡邊,有時候想想,爸爸、媽媽、妹妹他們都辛苦了,而我在台北仍然衣食無虞的過日子,媽媽對我們很好,其實爸爸也是。

她很瞭解我,她常說,我話還沒講,她就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國高中時,她要洗衣服的話,一定得經過我房間,然後到後頭的大陽臺去,因此我們總是學校長、學校短的。這幾年,媽媽更需要安全感,但她住慣台中,而我早已是台北人,母子見面多是她來看我。去年摔斷腳那段日子,都三十幾歲的我,還是得讓她給我洗澡、洗頭,擦身體、換衣褲的,夜裡上個廁所還是得要她撐著我;那幾個月是這十多年來我和她相處最久的時間。

每一個媽媽生產的故事都很精彩,她的也是。我的難產故事,我從小聽到大,但即便到現在,每次她逢人就話說從頭時,我還是能靜靜耐心地聽完,然後故作無奈。其實她確實是拿命在生我,即便到現在,她也總是說她是為我才還忍著活著的,離婚後她覺得人生好苦。

我很羨慕那些不用離鄉背井到外地讀書、工作的人,可以每天吃到媽媽煮的飯。可以在高中畢業已經稍稍懂事的年紀,還能和家人每天相處。而不是一個人在外地,外地或許有外地的朋友,但朋友不是永遠的,朋友接下來終究會回到他們的生活、他們自己的家庭、他們自己的工作。而外地的你,依然只會是一個人。教書以後,有時候我會想,早點離開家裡比較好呢,還是晚點離開家人比較好。人生如泡沫幻影,如閃電般一閃即逝,高中畢業時才剛擺脫童昧,初識人情事理,卻就要到外地準備進入社會,然後獨立生活、工作、組成新的家庭。和父母的情分,如此看來,是何其短暫?

你們何其幸福!當然我也很幸福!只是你們何其幸福是因為你們還有機會和時間好好體會、感受家人,特別是媽媽對你們的愛,和一處一處不易覺察卻又無微不至的愛。母親節,我的母親也正好已經上來住一週,每天下了課回家,又有一桌簡單的飯菜,以及我們一對母子,是這幾年來很難得的幸福。有時我會偷偷羨慕你們的母親,因為你們很溫善又很有能力,有一切可能,以及單純。或許來日方長,但母子的情分卻是會隨著你們的成長一天一天薄淺,感情或許會越來越濃厚,但相聚生活的時間卻越來越少。也希望你們更好好把握這段和母親,和家人的幸福時光。

2010/5/7導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