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忠班同學、家長:
連著幾天晚上七點多離開教室,吃過飯、回到家、聽著電視新聞,一個恍神,就睡倒在書房的椅子上。等到八點、九點才又醒來。今天週五照樣一沒注意又睡倒在椅子上,睡到夜裡兩點醒來,本想再睡,但想到這兩天班上的一些細節,和幾件新聞事件,怎麼也沉不進夢裡。其中,特別是同學間的網路資訊和遊戲的問題。
電腦及網路的普及發達,加上家長對同學在成長的這個階段給予了教養上一定程度上的彈性和空間,包括平時作息的隱私、私人空間、自由時間、生活經驗的範圍和讀閱的領域;在學校有同儕間的習染,回到家透過即時通、MSN、網路、電子郵件、部落格、發文的密碼設定、手機、簡訊……交換各種生活上的所思所言所為,包括一般日常的,也包括禁忌的;在外面補習上課或是到校練琴或是偶爾(完全不理會導師要求禁止)私自相約外出、打球,到處晃、無所事事、言不及義。
每每我一想及此,就心裡很覺得不安。縱使在學校班級裡,我會盡可能地提醒、要求,但同時我也清楚每個人的成長歷程及心性教養的背景不同,很多言說甚或是思想上的習慣和偏癖是不容易在上國中後改正。因此大多數的時候,我都是出聲喝止,或稍作簡單的提醒,見你們言行在面前收斂,略知道理後,也便不多加處分。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今晚想到在學校,某些同學在言說之間的種種超齡話題或詞彙時,又想到某些同學把網路遊戲挪變到學校在下課玩起跑跑跑,玩倒事小,事大的是這些網路語彙、遊戲術語在同儕間流傳,自然就讓更多人以為每天上網、玩遊戲是常態,自然就讓更多人以為上網隨意地瀏覽,甚至去搜尋、下載不適宜的資訊、圖片、影片是家常便飯,是每一個青少年都會的,或是在網路部落格或是MSN上隨意發言、攻擊、嚼舌根……。
我更擔心的是,同學假借使用《數位管理系統》、寫作《我讀故我在》,以及家長對於這些網路資訊及軟硬體的不熟悉,對這些問題的輕忽而致使孩子在使用時間上過於寬宥。而且我還擔心,班上幾位同學,經常將個人在網路超齡或不適宜的瀏覽經驗、網路人際互動經驗,包括負面言論、情緒、色情與暴力,若無其事、大喇喇地、毫不在意他人感受地在學校誇誇其談,並引以為笑樂、為傲、為無所謂,而致使同儕間模仿、價值觀偏差、人格發展不健全。
首先,我想這有幾個層次的問題需要和同學析明,也讓家長知道。
一、公領域/私領域
當同學你離開自己房間,你就是進到家庭的公領域;當你離開自己家門,就是進到公領域。進到公領域意謂著我們不再是自己一個人,我們開始和他人建立關係,我們自己的小圈圈,開始和家人、同學、陌生人、社會的小圈圈、大圈圈重疊,我的作為、言說、態度、神色,乃至於是內在的想法、價值判斷,都會影響到自身以外的人、小團體、大團體,甚至整個社會的運作。這也是為什麼在學校班級裡,我會常常有很多要求,包括面對我們自己班上同學和他班、他年級同學互動時,我會有很多細節上的注意和不同作法。
舉例來講,每次我監考時,面對兩個年級混班考試,發卷時我一定先發高年級的,當然這其中沒有什麼一定的對錯好壞,而只是我考量到難易度,以及高年級同學心理上的一種被重視。又例如當你們在孝芬亭前面玩時,如果有他班同學來無故挑釁,我也一定先要求你們,儘管面對事情我們的標準要一致,但是一樣的標準放在不同對象上(他班/我班),我們不就也應該有不同的作法嗎?
我的意思是,一旦我不是自己一個人在自己的房間(甚至哪怕是自己的房間,如果你的門窗是沒有遮隱,你的私領域也是和外頭公領域重疊的,況且房間裡有電話、網路,這又是公領域延伸到個人私領域來),那麼你就應該無時不刻地去斟酌、思考你的言說和行為會不會有損於他人、團體,就算無損害,也要去想到是不是會對他者造成影響。
因此在當你離開你的房間,特別是進到班級教室,或是在校園裡,教室及校園就是一個社會,這邊我不去強調它是個小社會,教室及校園就是個社會,因為當我說「教室及校園是個具體而微的小社會」時,很多同學就會受到語彙用詞上的影響,在心理上把「小」社會與「不是」社會、「不重要」、「沒關係」、「無所謂」做一種直覺上(卻錯誤)的故意認知,而輕忽自己在這個其實不是「小社會」的社會中所應扮演的正確角色和相應對的責任。教室及校園就是一個社會,我們必須正視他人感受、必須時時警覺到他人的存在,是的,我用的是「警覺」!
只有當自己警覺到他人存在時,我才能感知到我的存在。很玄?其實沒有,請你細細回想你在學校裡的經驗,當你旁若無人在講話時,言說出於你口,你是否有在思考?當你旁若無人地在上課時站起來,交聯絡簿、交訂正、丟垃圾時,你是否有在思考?當你進教室隨意把門拽上時,你是否有在思考?輪到你當值日生在裝廚餘袋,你沒有注意到將塑膠袋套好以免廚餘倒溢在外時,你是否有思考?當你在講那些令人害臊的性或色情資訊和閱覽經驗時,你是否有思考?當你用尖刻的言語直覺地去攻擊或反擊同班同學或不在場的他者時,你是否有思考?當你在教室,把你在家玩模擬槍戰遊戲的視覺體驗化作手勢,舉肩托肘地托起沒形沒體的「空氣」槍或舉手後抬地擲丟「空氣」手榴彈時,你是否有思考?……諸如此類,還是只是習慣性地一直說,只是機械性地被要求然後習慣性或本能性地應付,只是生物性地覺得好玩、開心?
當你沒有時時警覺到自己在團體裡、人群裡,當你沒有警覺到他人的看法、感受、想法,而進一步去思考自己的言說作為,而只是生物性地、本能性地、習慣性地、機械性地反應,而沒有思考,沒有想到我應該或我可以怎麼做,那麼,你算是存在嗎?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久而久之,你在團體中,在別人眼中會是一個自我的人、自大的人、隨便的人、白目的人……,最後就是是個nobody,你誰也不是,因為你沒有思考過,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沒有人會把你當回事,只有那一些和你一樣的nobody,那一些一樣誰也不是的,會隨你起舞、起鬨。當然你不會察覺,因為一個自大自我的人他根本看不到別人,哪怕是看到了,也看不見,哪怕是看見了,他也覺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是最真實、唯一真實的,甚至優於、高過別人。一切都理所當然、習以為常,你當然不會察覺自己自己的不思考!
二、性知識/性常識/色情
各位現在已經開始進入青春期,有的人快一些,有的人慢一點,不論是在心智或生理層面。從小學和國中的健教課程、你過去以來的親子教養、和同儕的互相討論習染、從書本及平面電子媒體或網路上,或是與生有之的本能覺知,相信你們都有一定程度對性、性別、男性、女性以及對自己的認識。這裡頭有性的知識、性的常識,也有大眾對性的錯誤認識,甚至色情以及被包裝起來的色情資訊。現在社會環境開放,但所謂的開放指的是社會提供給我們更多瞭解、認識的管道,開放指的是社會風氣不再是肅殺隱晦,是可以讓大家能夠勇於、可以表達自己看法、觀感的開放,而不是道德秩序與尊重的泯喪。
說道德秩序與尊重,或許你覺得是頂大帽子,何其沉重。換個角度想,讓你能夠表達,讓你能夠勇於說出觀點,難道就表示你可以不用考量表達的方式?表達時他人的觀感嗎?能夠讓你自由地表達,不表示你可以扯開嗓門在公領域,在任何的場合與時間,隨意不假思索地表達或表現你對性的認識,更何況究竟所表達或表現的到底是性的知識?常識?還是色情?抑或根本只是低俗的鬧劇?生在台灣這個社會,我們都明瞭,也都被教育,清楚地知道「自由」的真義──個人自由是建立在不妨害他人權益及其自由的基礎之上。要知道當你在公領域發言或作為時,你肩負有你做為團體一分子應盡的責任,你應該,也必得要思考並考量到別人的感受,哪怕是只有一個人感覺到不舒服,甚至哪怕是在場沒有人感覺到不適,你也應該在言行之前細審自己一言一行,時(在正確的時機)而後言,時而後行。
你當然可以公開地討論做為一個發展中的青少年所感到好奇的性的議題。但是不妨想想以下幾點:你是把它當議題在談議嗎?這個議題做公開討論的目的性是什麼?議題公開討論後是否能解決我的疑問?你和哪些人在談?你怎麼談議它?有沒有其它方式可以取代公開談論?你怎麼看議題?這是態度。你的動機?這是目的。問題得到解決了?這是成效。
為了感官上的好奇,或許你會去接觸一些平面或電子的圖文,這本也是成長過程中,有些人會經歷的階段,這會隨著你的年齡愈趨成熟而逐漸淡去。但是一旦你整天將這些個人私領域的好奇、刺激,當作茶餘飯後閒嗑牙的聊談消遣,或是拿來作為揶揄他人的材料,甚至不顧他人感受,在大大小小公領域以不正確的態度、動機來說嘴這些關於性的資訊,那麼哪怕是性知識或是性常識,也都淪為低俗的色情,及語言的暴力,甚至是一種騷擾和對其他青春期中同儕的嚴重負面影響。
每個人成長及成熟的歷程或許大同小異,但每個人成熟時程不同,有些人快一點,有些人慢一點,而性徵的成熟早晚和性意識自覺的時間,是每個人都不盡相同的。當你大剌剌地談說個人的性的看法和性的認識時,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你是在強迫別人接受、接觸你的性意識的進度和歷程,這是不適當的。當我還沒有那個自我主動的意識去探知性的議題時,我卻必須要被強迫聽你在公領域講那一些資訊、錯誤的資訊、低俗的色情,我的私領域已經因為你的無知和粗暴而被影響了!
不是我保守,不是我不知變通,很多事情,我們都必須經過思考,思考的第一點就是:別人怎麼想、別人會不會受到影響。這才是對的啊!而不僅僅只是這可不可以說,或只是因為我想說,所以我就說了。很多事情可以說,但你必須想到:你怎麼說?你為什麼說?這有沒有必要說?這能不能說?這可不可以不用說?
三、可以說/不該說
在學校裡頭,每位同學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養方式,家裡頭對每個人的規範也不同。因此當我們在學校聽了些什麼後,很容易地就會拿來跟自己比較,也常常會拿別人的家庭經驗,或是別人做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有了些什麼,能夠了些什麼,拿來和自己所處的環境比較。
在學校裡,只要不違犯團體的公約和一般常俗、大眾的權益,你當然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但是可以說的,不表示一定要說出來,特別是在團體裡頭。可以說的東西很多,但是不是都該說,是不是都一定要說出來,是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說,是不是只能這麼說,卻不一定。
像是你在家上網、玩遊戲,或許你的父母和你有某種默契,或許他們允許你在哪些時間可以使用電腦、網路、手機、隨身聽……,或許他們對於你看漫畫、雜七雜八的小說、電視節目,並沒有太多的限制,這當然可以在學校說,但是必要性呢?會不會帶給別人困擾?會不會影響別人的親子互動?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和朋友的交流是要建立在彼此德行及學養的增進上,不是要用來比較的,也不應該帶來比較的心態。家裡同意你能做的事,基本上就不見得都一定正確,更何況把議題帶到學校來討論,甚至形成一種話題、流行。流行背後有一種盲從、媚俗、不思考,簡單講就是少了個性!當很多人因為聽了別人做了些什麼、講了些什麼,由於同儕的壓力或是迎合同儕,也不思索其中的究理,跟著一窩蜂地追隨,這就是流行,這就是盲從,久而久之,就沒了自己。
四、遊戲/暴力
你們在玩的遊戲,有一部分讓我很在意的是模擬槍戰遊戲,儘管是模擬的,但裡頭充斥著暴力、血腥,槍擊的對象應該是虛擬的人物角色,或許對你們來講,那就只是遊戲,虛擬就是假的,既然是假的就不會死人,那幹嘛多操心呢?
我在意的其實是暴力這件事,在遊戲中,消滅怪獸、壞人,是屢見不鮮的,也是邁向英雄成功之路,但很多的遊戲設計重點是在闖關、或是成就自己、找尋目標,而不會把重點放在「消滅」、「殺戮」上,任天堂經典遊戲的瑪莉兄弟,不管是踩蘑菇、鐵龜,還是打魔王,或是北斗神拳中的主角在踢飛、拳擊壞人時,也都不是著重在殺戮本身。但是部分同學在玩的模擬槍戰遊戲,所強調的就是擬真,不論是槍枝武器,還是槍擊畫面,無一不是擬真,讓人覺得身歷其境。
然而這一種身歷其境,換個角度來說,無異是讓你面對活生生、血淋淋的槍戰現場,進而去習慣它。所以你會覺得開槍沒什麼,你會覺得倒了一個人沒什麼,你會覺得流血沒什麼,你會覺得講髒話沒什麼,因為你邊進行虛擬槍戰的過程中,你就是髒話滿嘴,你就是在體驗近似真實的戰爭、巷戰、殺人、流血,哪怕你知道那是虛擬的,但你投入在其中,這確是真實的。
遊戲和暴力的區別在此,你已經不是在玩遊戲了,那也絕對不僅僅是遊戲這麼簡單,那是暴力!而你從你以為的虛擬遊戲裡頭,學到、習染到的是對別人生命的麻木、對別人苦痛的麻木、對髒話以及對暴力的習以為常,於是乎你在生活裡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個不在意他人感受、只有自己的樣子,甚至你逐漸泯沒了同情心、同理心。
玩遊戲基本上就只是個休閒,就好像休閒食品(零嘴、飲料)的業者聲稱,休閒食品就是偶爾休閒才吃,不可以每天吃,所以裡頭的鈉含量和添加物的含量不能夠以天天吃來計算,所以消基會說吃某某零嘴、吃某某洋芋片,一天一包就超出每人每日所能攝取或身體承擔的含量,這是不合理的。然而至些製造休閒食品的業者所沒有說的是,他們不能保證大家都是休閒才吃,不能保證大家不會每天吃,實際上,這些業者巴不得大家天天吃、吃越多越好,至於超量,你家的事。
擬真的這些暴力、槍戰遊戲也是一樣,沒有業者跟你說這個東西玩久了之後,不會影響你的性格,事實證明,就算不是過度沉迷,多接觸這種遊戲,也都直接地影響了我們做為一個人本有、應有的正常情感、情緒。遊戲是休閒,做為一種休閒,應該不只是只有消極的放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遊戲有沒有可能給我們一些比較正面的幫助,其實市面上的遊戲那麼多,為什麼不挑選?為什麼不讓遊戲也發揮一些更正向的價值?像是一些模擬經營的遊戲,或是設計感及獨創性、豐富性高的遊戲,而不是只是淨玩些反射性、感官刺激性、機械式單調的打殺砍劈的遊戲。
更何況,休閒的選擇很多,不是只有遊戲,我也有喜歡的電腦遊戲,每次它一出新版,我也都會去買,但真的沒有時間玩,對我來講,看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經營教學網站、編教材、看課外書、畫畫、寫日記……就是休閒,而這樣的休閒也更能夠發揮時間的效益!
遊戲不是休閒的全部,不要扼殺自己的創意,不要把自己的生活給侷限在電腦,特別是網路的遊戲世界或單機遊戲裡頭。你能夠想像你到三十幾歲、四十幾歲還在玩網路遊戲嗎?不可能!你或許會說,等到時候我長大了,等到我大學畢業我就不會再玩這些幼稚的東西,是啊,然而問題是,你的這十三歲到二十二、三歲的難得的青少年時光,會再回來嗎?當別人在這段時光已經透過閱讀、透過體驗生活去開拓自己的人生時,你卻把自己大好韶光都盡虛擲在虛擬的世界裡頭,這十年的時間豈不白白浪費,休閒絕對有更好的選擇!
五、現實人格/網際人格
前面提到網路的世界,除了遊戲之外,我這邊還想要特別指出FaceBook、無名、即時通、MSN……這類網路人際互動媒介。有些人在網路上所發表及所表現出來的人格和現實生活裡的大相逕庭,在現實生活裡可能很靜、很內向,在網路社群中卻大鳴大放、肆無忌憚。每個人在現實裡及虛擬網路中都有不同的角色扮演,有時候虛擬世界所投射出來的是你在現實世界裡的另一個面向,虛擬世界的投射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紓解我們在現實世界裡的壓力。
然而,這邊要提醒各位同學的是,所有人的生活都是根植於你的現實生活,你在現實裡碰到的問題,勢必要在現實裡親自去面對和解決,在虛擬網路世界中紓解壓力並不等於問題的解決!我希望所有同學都能夠抱持著正確的態度來面對網路世界,網路作為一種便捷溝通的工具、管道,它並不是目的本身,它不論功能再怎麼強大,它只是工具。我們使用網路社群是方便我們人際的互動,並不能取代我們現實生活裡正常的人際互動。
此外隨著虛擬世界的無遠弗屆,我們的現實生活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虛擬網路世界的影響,而這一個虛擬的世界也一天比一天更真實,事實上在虛擬世界的所作所為與現實中的你並不能夠作切割。哪怕你是躲在某帳號或某個角色的背後,你透過帳號、角色在網路上的所言所行,一樣都要負起法律責任的,一樣都要遵守團體及人際的常情常理。不應該以為這只是網路,就任意地在網路世界裡頭隨意發言、攻擊、批評,甚至傷害別人。
六、應該要/必要/需要/想要
最後,我想跟各位同學簡單地提一個觀點,請你去想一想,什麼是應該要?什麼是必要?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以及除了你不要這個、不要那個之外,你想要些什麼?
如果面對我們自己的生活,可以常常想到這幾點,靜下來去想,不只是想到,而是透澈地去想,和自己對話,讓自己的理性發揮,那麼,我想你會比別人成長得更多、更快、更自律。我一直相信,如果你能夠持續思考,持續想想自己和別人,正如同前面〈公領域/私領域〉中所提到的,當你開始懂得無時不刻地去觀想人我之(分)際,那麼道路就開展在你面前了。
2010/11/06導師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16上國中的第十六課──母親節,幸福時光
有時候,仔細回想起來,會覺得和母親的緣實是很淺薄。高中畢業後,也就隻身從台中來到木柵,除了大一、大二或許一、兩個月回去台中一趟外,此後的年年歲歲裡,一年難得回去三回。一來是讀書忙,二來是大學生活新鮮,再來也或許是因為總覺得和母親是特別親,不常回去,多打幾通電話問探問探也就是了。民國八十五年考進政大上台北到現在也都將近十五年,那一年我十九歲。所有關於「家」的回憶和印象,都停留在十九歲以前。
家裡並不富裕,母親小學畢業就南下高雄在咖啡西餐廳工作,後來又回到台中,在西餐廳認識了爸爸。成長的經驗中只記得媽媽在台中車站附近的寶島西餐廳待過好幾年,後來或許是小一、小二時吧,就是全職的家管,每天中午在家為我準備好便當,菜飯分裝、熱騰騰地送到學校給我,我還能記得我中午跑到學校川堂或是校門口東張望、西張望媽媽身影的場景:人行道上的羊蹄甲、川堂的營養午餐餐箱、一整個校門口的大人小孩,還有我的上下雙層的藍細格便當袋。就這樣,每天十一點四十五做好,十二點送到學校的便當,就這樣一直送到我國中畢業。
媽媽也打我,記得最深的一次是在小三有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學了同路隊好朋友的一句「三字經」,一進家門就不知哪根筋不對地學給媽媽聽,當下就是一個耳刮子下來,打得我後來和那個朋友漸去漸遠,打得我現在對難聽話反感,也打成了一整個童年最深的記憶。最慘的是被拿藤條和皮帶抽,應該就那麼一回吧,原因實在怎麼想也想不起了。
我喜歡央著她幫我掏耳朵,我喜歡她總是把隔天要換上的衣褲放好在床邊,我喜歡她總是能耐著性子聽我講學校的事、聽我講故事。媽媽不許我們走路鞋板拖地,不許我們沒禮貌。怕我們年紀小做不好,因此自小到大沒真洗過衣服,或是真的做過多少家事,家事也做,但就是偶爾玩票性質的。小阿姨、舅舅總是說媽媽把我和妹妹顧得太好、太寵。媽媽是把我和妹妹顧得很好,但她是用愛來寵我們,不是用物質。
家裡環境不很好,小學時媽媽買的兩套書要近兩萬元,是家裡近一個月的收入。印象中家裡總是得為錢勞碌,後來家裡也開了當時時興的泡沫紅茶店,也租給業者放置賭博性電玩,之後收了,媽媽又當了好幾年的保姆,一直到爸爸堅持和人合夥開簡餐咖啡店、倒了……離婚。後來那一段家裡最艱難的日子,其實我都不在裡邊,有時候想想,爸爸、媽媽、妹妹他們都辛苦了,而我在台北仍然衣食無虞的過日子,媽媽對我們很好,其實爸爸也是。
她很瞭解我,她常說,我話還沒講,她就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國高中時,她要洗衣服的話,一定得經過我房間,然後到後頭的大陽臺去,因此我們總是學校長、學校短的。這幾年,媽媽更需要安全感,但她住慣台中,而我早已是台北人,母子見面多是她來看我。去年摔斷腳那段日子,都三十幾歲的我,還是得讓她給我洗澡、洗頭,擦身體、換衣褲的,夜裡上個廁所還是得要她撐著我;那幾個月是這十多年來我和她相處最久的時間。
每一個媽媽生產的故事都很精彩,她的也是。我的難產故事,我從小聽到大,但即便到現在,每次她逢人就話說從頭時,我還是能靜靜耐心地聽完,然後故作無奈。其實她確實是拿命在生我,即便到現在,她也總是說她是為我才還忍著活著的,離婚後她覺得人生好苦。
我很羨慕那些不用離鄉背井到外地讀書、工作的人,可以每天吃到媽媽煮的飯。可以在高中畢業已經稍稍懂事的年紀,還能和家人每天相處。而不是一個人在外地,外地或許有外地的朋友,但朋友不是永遠的,朋友接下來終究會回到他們的生活、他們自己的家庭、他們自己的工作。而外地的你,依然只會是一個人。教書以後,有時候我會想,早點離開家裡比較好呢,還是晚點離開家人比較好。人生如泡沫幻影,如閃電般一閃即逝,高中畢業時才剛擺脫童昧,初識人情事理,卻就要到外地準備進入社會,然後獨立生活、工作、組成新的家庭。和父母的情分,如此看來,是何其短暫?
你們何其幸福!當然我也很幸福!只是你們何其幸福是因為你們還有機會和時間好好體會、感受家人,特別是媽媽對你們的愛,和一處一處不易覺察卻又無微不至的愛。母親節,我的母親也正好已經上來住一週,每天下了課回家,又有一桌簡單的飯菜,以及我們一對母子,是這幾年來很難得的幸福。有時我會偷偷羨慕你們的母親,因為你們很溫善又很有能力,有一切可能,以及單純。或許來日方長,但母子的情分卻是會隨著你們的成長一天一天薄淺,感情或許會越來越濃厚,但相聚生活的時間卻越來越少。也希望你們更好好把握這段和母親,和家人的幸福時光。
2010/5/7導師
家裡並不富裕,母親小學畢業就南下高雄在咖啡西餐廳工作,後來又回到台中,在西餐廳認識了爸爸。成長的經驗中只記得媽媽在台中車站附近的寶島西餐廳待過好幾年,後來或許是小一、小二時吧,就是全職的家管,每天中午在家為我準備好便當,菜飯分裝、熱騰騰地送到學校給我,我還能記得我中午跑到學校川堂或是校門口東張望、西張望媽媽身影的場景:人行道上的羊蹄甲、川堂的營養午餐餐箱、一整個校門口的大人小孩,還有我的上下雙層的藍細格便當袋。就這樣,每天十一點四十五做好,十二點送到學校的便當,就這樣一直送到我國中畢業。
媽媽也打我,記得最深的一次是在小三有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學了同路隊好朋友的一句「三字經」,一進家門就不知哪根筋不對地學給媽媽聽,當下就是一個耳刮子下來,打得我後來和那個朋友漸去漸遠,打得我現在對難聽話反感,也打成了一整個童年最深的記憶。最慘的是被拿藤條和皮帶抽,應該就那麼一回吧,原因實在怎麼想也想不起了。
我喜歡央著她幫我掏耳朵,我喜歡她總是把隔天要換上的衣褲放好在床邊,我喜歡她總是能耐著性子聽我講學校的事、聽我講故事。媽媽不許我們走路鞋板拖地,不許我們沒禮貌。怕我們年紀小做不好,因此自小到大沒真洗過衣服,或是真的做過多少家事,家事也做,但就是偶爾玩票性質的。小阿姨、舅舅總是說媽媽把我和妹妹顧得太好、太寵。媽媽是把我和妹妹顧得很好,但她是用愛來寵我們,不是用物質。
家裡環境不很好,小學時媽媽買的兩套書要近兩萬元,是家裡近一個月的收入。印象中家裡總是得為錢勞碌,後來家裡也開了當時時興的泡沫紅茶店,也租給業者放置賭博性電玩,之後收了,媽媽又當了好幾年的保姆,一直到爸爸堅持和人合夥開簡餐咖啡店、倒了……離婚。後來那一段家裡最艱難的日子,其實我都不在裡邊,有時候想想,爸爸、媽媽、妹妹他們都辛苦了,而我在台北仍然衣食無虞的過日子,媽媽對我們很好,其實爸爸也是。
她很瞭解我,她常說,我話還沒講,她就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國高中時,她要洗衣服的話,一定得經過我房間,然後到後頭的大陽臺去,因此我們總是學校長、學校短的。這幾年,媽媽更需要安全感,但她住慣台中,而我早已是台北人,母子見面多是她來看我。去年摔斷腳那段日子,都三十幾歲的我,還是得讓她給我洗澡、洗頭,擦身體、換衣褲的,夜裡上個廁所還是得要她撐著我;那幾個月是這十多年來我和她相處最久的時間。
每一個媽媽生產的故事都很精彩,她的也是。我的難產故事,我從小聽到大,但即便到現在,每次她逢人就話說從頭時,我還是能靜靜耐心地聽完,然後故作無奈。其實她確實是拿命在生我,即便到現在,她也總是說她是為我才還忍著活著的,離婚後她覺得人生好苦。
我很羨慕那些不用離鄉背井到外地讀書、工作的人,可以每天吃到媽媽煮的飯。可以在高中畢業已經稍稍懂事的年紀,還能和家人每天相處。而不是一個人在外地,外地或許有外地的朋友,但朋友不是永遠的,朋友接下來終究會回到他們的生活、他們自己的家庭、他們自己的工作。而外地的你,依然只會是一個人。教書以後,有時候我會想,早點離開家裡比較好呢,還是晚點離開家人比較好。人生如泡沫幻影,如閃電般一閃即逝,高中畢業時才剛擺脫童昧,初識人情事理,卻就要到外地準備進入社會,然後獨立生活、工作、組成新的家庭。和父母的情分,如此看來,是何其短暫?
你們何其幸福!當然我也很幸福!只是你們何其幸福是因為你們還有機會和時間好好體會、感受家人,特別是媽媽對你們的愛,和一處一處不易覺察卻又無微不至的愛。母親節,我的母親也正好已經上來住一週,每天下了課回家,又有一桌簡單的飯菜,以及我們一對母子,是這幾年來很難得的幸福。有時我會偷偷羨慕你們的母親,因為你們很溫善又很有能力,有一切可能,以及單純。或許來日方長,但母子的情分卻是會隨著你們的成長一天一天薄淺,感情或許會越來越濃厚,但相聚生活的時間卻越來越少。也希望你們更好好把握這段和母親,和家人的幸福時光。
2010/5/7導師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15上國中的第十五課──回家作業
親愛的同學、家長:
回家作業是讓孩子在家完成的,是讓孩子在家獨自面對學習加以思考的管道和方法,作業的目的是訓練孩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而不是抄寫完以備檢查。回家作業是在家完成,因此不存在所謂會不會的問題,今天孩子在家,有家長、同學可以問,有書本可以參查,如果給你資源卻還不能夠把作業完成,那麼這樣是沒有學習力的,也失去寫回家作業的目的。
孩子在學校學了一天、玩了一天,當然很累,但作業仍應該要確實完成,沒有努力付出,就不可能有成果,每天的作業量,導師和學藝股長都仔細審視、斟酌,不會讓孩子完成不了。班上有為數不少的同學作業每天都未確實完成,聯絡本更是敷衍了事。在學校導師會盡可能督促、要求,甚至也排定了同學一對一地每天檢查部分同學的作業是否完成。
因此希望家長在家每天確實撥冗依聯絡本或電子聯絡本上的作業內容,逐項檢查同學作業,並一一簽名。當然孩子長大了,我們會覺得不用再這樣盯他讀書、逼他寫作業;然而,面對孩子每天作業、聯絡本、試卷訂正不確實,難道我們師長就這樣跟自己說:「他們夠大了,要自己負責,不應該這麼被動……」?但就這樣下去,難道要等到他醒過來?等到他懂事?那麼這段期間的學習怎麼辦?落後了,以後跟得上來嗎?
學習是按部就班的,學習是在課堂上發生的,是在獨立寫作業時發生的,如果每天都不寫作業,那麼怎麼可能會進步?功課好不好倒還次要,更應該讓我們正視的問題是,如果孩子都用這種態度學習,那麼我們怎麼期望他在做事上能夠盡責,能夠用腦筋、用方法把事情解決?
學習的過程,除了是知識的追求之外,更是做事態度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我曉得沒有一位家長會認同孩子作業不寫,會縱由孩子在家虛混,但有些同學確實就是耍賴、拖懶習慣了,一時難以改進,因此導師希望和家長一起來配合,由導師這邊來硬性規定作業一定要給家長簽名,因此希望家長正視這個問題,能不厭其煩地督促孩子、訓練孩子、要求孩子把作業、聯絡本好好地在家完成,這樣孩子第二天在學校,才能夠餘裕地學習、吸收,學習也才更見效益,否則永遠都是在家虛混,既未養成好習慣,作業也只是寫而不學,同時在學校又瞎忙而無暇專心學習!
導師2010/04/28
回家作業是讓孩子在家完成的,是讓孩子在家獨自面對學習加以思考的管道和方法,作業的目的是訓練孩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而不是抄寫完以備檢查。回家作業是在家完成,因此不存在所謂會不會的問題,今天孩子在家,有家長、同學可以問,有書本可以參查,如果給你資源卻還不能夠把作業完成,那麼這樣是沒有學習力的,也失去寫回家作業的目的。
孩子在學校學了一天、玩了一天,當然很累,但作業仍應該要確實完成,沒有努力付出,就不可能有成果,每天的作業量,導師和學藝股長都仔細審視、斟酌,不會讓孩子完成不了。班上有為數不少的同學作業每天都未確實完成,聯絡本更是敷衍了事。在學校導師會盡可能督促、要求,甚至也排定了同學一對一地每天檢查部分同學的作業是否完成。
因此希望家長在家每天確實撥冗依聯絡本或電子聯絡本上的作業內容,逐項檢查同學作業,並一一簽名。當然孩子長大了,我們會覺得不用再這樣盯他讀書、逼他寫作業;然而,面對孩子每天作業、聯絡本、試卷訂正不確實,難道我們師長就這樣跟自己說:「他們夠大了,要自己負責,不應該這麼被動……」?但就這樣下去,難道要等到他醒過來?等到他懂事?那麼這段期間的學習怎麼辦?落後了,以後跟得上來嗎?
學習是按部就班的,學習是在課堂上發生的,是在獨立寫作業時發生的,如果每天都不寫作業,那麼怎麼可能會進步?功課好不好倒還次要,更應該讓我們正視的問題是,如果孩子都用這種態度學習,那麼我們怎麼期望他在做事上能夠盡責,能夠用腦筋、用方法把事情解決?
學習的過程,除了是知識的追求之外,更是做事態度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我曉得沒有一位家長會認同孩子作業不寫,會縱由孩子在家虛混,但有些同學確實就是耍賴、拖懶習慣了,一時難以改進,因此導師希望和家長一起來配合,由導師這邊來硬性規定作業一定要給家長簽名,因此希望家長正視這個問題,能不厭其煩地督促孩子、訓練孩子、要求孩子把作業、聯絡本好好地在家完成,這樣孩子第二天在學校,才能夠餘裕地學習、吸收,學習也才更見效益,否則永遠都是在家虛混,既未養成好習慣,作業也只是寫而不學,同時在學校又瞎忙而無暇專心學習!
導師2010/04/28
14上國中的第十四課──尊重、包容和欣賞
○○:
其實你們都是很優秀的孩子,也很貼心、善良,你們擁有很好的成長家庭、學習環境,你們多才多藝,也正因為如此,我對你們有更多的期待。
正如平時課堂上我經常提起的,你們佔有了社會上大多數的資源,將來大多數的你們會繼續複製你們父母的成就,所以我期待你們不只是課業、事業及名利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期待你們有一天在社會的上層時,能夠把自己看小一點,把他人看大一點;能夠同理別的難過挫折,分享自己的喜悅成功;能夠放下自己的偏見與自我,包容他人的歧異和價值;能夠撇開個人的好惡,做到尊重和欣賞!
一代是比一代要進步的。過去我在五股國中,看過許多中輟的孩子,破碎、貧窮、犯罪的家庭,我已沒有機會去幫助那些,去幫這個社會減少任何一點點問題;如今我在校園裡,我唯一能夠做的是,讓你們這些善良、幸福的孩子,最少將來離開學校,到了社會上,能夠讓這個社會少一點衝突和歧視、訕笑,並且多帶來一些好的、善的、和諧的氛圍。
我當然知道在學校這個小社會裡,大家有各種不同的個性、脾氣,多少有自己的好惡,我自己從當學生到現在也是,但真的很討厭某些人嗎?其實也沒有。很多時候,如果我們把個性當作是一種膚色,當成是一種捲舌、捲髮與否的生理特徵,其實會不會一切都比較簡單?一如膚色、種族,天生個性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甚至更複雜。因為個性還會受到一個人後天遭遇的影響。
每個人應對環境(人事物)的方式,都是緣(因)於他之前被對待的經驗。就好像如果你一進到這一個校園和我見面就不信任我,我會相信那是因為你在小學曾經有過與老師或大人的不信任經驗所造成,因為我這樣想,我就不會認為你對我的不信任是一種不可理解、不可解決,反而我能夠也願意耐心等待你因為我對你的新的對待經驗而改變對我的不信任。
我相信你們一定都懂我說的!
希望未來的日子裡,不僅是在東山,也包括你離開學校進到社會,你們能一直相信對每個人要尊重、包容、欣賞(至於喜歡,那太不容易了)。有一天會發現,在這樣的態度和價值觀裡,受益最大的不是那些你尊重、包容、欣賞的人,而是你自己。最少,我自己從讀書到現在,這是我體會最最深刻的。
處分,只是讓你們曉得這件事情有多麼嚴重,如今我相信,我願意相信你們,以及你們的家長都正視了這件事,你們都還是學生,都還在學,學習成長並提升自己是最主要的,目的既然達到,我也不堅持處分,同時這也是因為你們平時的表現。但我真正希望你們不要誤判導師我對這件事的強烈在意和貫徹它的意志,一如我所說,如果做為一個老師,我不能讓每一個學生在班上不受委屈的話,那麼我在這裡的價值還存在嗎?因此,撤回處分是因為我相信你們,相信你們家長,也是因為你們事後這幾天內的言行,當然我不知道你們心裡是不是真正服了、明事理了,還是只是懾於處分,但我曉得這需要時間,改變信念需要時間。
「但你應當留心!只要你不是心悅誠服地尊重、包容和欣賞他人,儘管你沒那樣說,你沒那樣做,而只是說、只是做;但是你的眼神、態度、言說的語氣,無一不透露著你就是那樣的人!」
導師2010/4/19
其實你們都是很優秀的孩子,也很貼心、善良,你們擁有很好的成長家庭、學習環境,你們多才多藝,也正因為如此,我對你們有更多的期待。
正如平時課堂上我經常提起的,你們佔有了社會上大多數的資源,將來大多數的你們會繼續複製你們父母的成就,所以我期待你們不只是課業、事業及名利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期待你們有一天在社會的上層時,能夠把自己看小一點,把他人看大一點;能夠同理別的難過挫折,分享自己的喜悅成功;能夠放下自己的偏見與自我,包容他人的歧異和價值;能夠撇開個人的好惡,做到尊重和欣賞!
一代是比一代要進步的。過去我在五股國中,看過許多中輟的孩子,破碎、貧窮、犯罪的家庭,我已沒有機會去幫助那些,去幫這個社會減少任何一點點問題;如今我在校園裡,我唯一能夠做的是,讓你們這些善良、幸福的孩子,最少將來離開學校,到了社會上,能夠讓這個社會少一點衝突和歧視、訕笑,並且多帶來一些好的、善的、和諧的氛圍。
我當然知道在學校這個小社會裡,大家有各種不同的個性、脾氣,多少有自己的好惡,我自己從當學生到現在也是,但真的很討厭某些人嗎?其實也沒有。很多時候,如果我們把個性當作是一種膚色,當成是一種捲舌、捲髮與否的生理特徵,其實會不會一切都比較簡單?一如膚色、種族,天生個性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甚至更複雜。因為個性還會受到一個人後天遭遇的影響。
每個人應對環境(人事物)的方式,都是緣(因)於他之前被對待的經驗。就好像如果你一進到這一個校園和我見面就不信任我,我會相信那是因為你在小學曾經有過與老師或大人的不信任經驗所造成,因為我這樣想,我就不會認為你對我的不信任是一種不可理解、不可解決,反而我能夠也願意耐心等待你因為我對你的新的對待經驗而改變對我的不信任。
我相信你們一定都懂我說的!
希望未來的日子裡,不僅是在東山,也包括你離開學校進到社會,你們能一直相信對每個人要尊重、包容、欣賞(至於喜歡,那太不容易了)。有一天會發現,在這樣的態度和價值觀裡,受益最大的不是那些你尊重、包容、欣賞的人,而是你自己。最少,我自己從讀書到現在,這是我體會最最深刻的。
處分,只是讓你們曉得這件事情有多麼嚴重,如今我相信,我願意相信你們,以及你們的家長都正視了這件事,你們都還是學生,都還在學,學習成長並提升自己是最主要的,目的既然達到,我也不堅持處分,同時這也是因為你們平時的表現。但我真正希望你們不要誤判導師我對這件事的強烈在意和貫徹它的意志,一如我所說,如果做為一個老師,我不能讓每一個學生在班上不受委屈的話,那麼我在這裡的價值還存在嗎?因此,撤回處分是因為我相信你們,相信你們家長,也是因為你們事後這幾天內的言行,當然我不知道你們心裡是不是真正服了、明事理了,還是只是懾於處分,但我曉得這需要時間,改變信念需要時間。
「但你應當留心!只要你不是心悅誠服地尊重、包容和欣賞他人,儘管你沒那樣說,你沒那樣做,而只是說、只是做;但是你的眼神、態度、言說的語氣,無一不透露著你就是那樣的人!」
導師2010/4/19
13上國中的第十三課──成績單又來了,各學科分析
親愛的同學、家長:
七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成績單在昨天製發回去,相信不少同學、家長彼此又是一番在成績上討價還價、議訂門檻、標準。想起以前自己讀書的時候,真不曉得是要說我爸媽命好,還是我幸福/不幸。以前成績單拿回家,既無風雨也無晴,飯照吃,澡照洗,腳踏車照騎,日子照過。還真想不起來哪次給我歡歡喜喜慶祝了一番,還是惡狠狠地給K了一頓。不過時代不一樣了,孩子們面對的未來環境是更嚴苛的,競爭無可避免。在過去,成績是一切;現在,成績背後的態度(註1)、速度(註2)、大度(註3),以及鋼鐵般的心志,才是一切。然而家長要怎麼從成績單裡看出這一些「眉眉角角」呢?
註1:態度。執事敬,敬也就是專業,專業還包括對不同學科,用不同方法來學習。面對不同問題,用不同辦法來解決。對於生活裡的現象,能夠深刻去探知並思考、歸納出心得和脈絡。
態度:資訊→觀察→發現→思考→歸結→知識→實踐→智慧
註2:速度。速度就是積極性,就是企圖心。
註3:大度。能容人才能看到別人的優點,不能容人的人,永遠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如此一來他的生活裡全都充斥著缺點,自己自然無法向上提昇。一個大度的人,能看別人優點比看別人缺點多更多,因此他不僅自己提升,別人也會因為優點被肯定,而逐漸在優點上正增強,缺點則因為越來越少被刺激而慢慢不顯明、改進。
國文科
國文的部分,這次命題老師在命題難易度掌握上十分有經驗,因此題目特別能看出學生的基本底子以及作業、上課聽課習慣。所以班上有最高98分、最低55分這樣的差距。大多數較難或較記憶性的題目多取材自國文試寶、平時黃卷、週考卷的內容或選項,自出閱讀題組的部分,主要考同學資料閱讀後的理解力或是從文章中爬梳訊息的能力,此外就是基本的字音字形及解釋,並無太多複雜的部分。因此國文科考得好不好,可以分幾點來看:
A國文選擇拿不到50,除了個別問題外,普遍是上課不夠專注、試卷檢討筆記及作業檢討不夠確實所造成。
B國文手寫拿不到23,除了個別問題外,普遍是應試及平時準備習慣差,不喜歡踏踏實實學習。
C國文作文拿不到8分,也就是4級分,普遍問題在於不能分層組織段落、不能用心觀察、無法有效遣用文字。
D國文作文拿到10以上,除了個別同學外,多數平時對於寫小日記、檢視生活、經常想小事情都很積極。
所以部分家長不妨細心交叉比對一下,如果他的國文組合是ABC或是AB,那問題就在於他國文的學習習慣不確實,差別只是在於前者比較大而化之沒心思學國文,後者的問題很可能是有心思卻不放在學習上。如果他的國文組合是AC,那他應該是有老老實實唸,只是過去的學習底子差和學習方法還不得要領。簡言之,家長應就細項來瞭解孩子的學習問題是在哪邊,然後給予適當的鼓勵、耐性,或是督促與適當的壓力。此外需要特別提醒,如果孩子的狀況是AB,是狀況最不佳的,B的狀況還能透過短暫記憶彌補,A的問題非短時片刻能改善,一定要讓孩子徹底改善上課聽課筆記及確實作業的習慣!
英文科
英文的部分,就任課老師表示,這次普遍來講,班上同學的手寫部分,改起來比之前好許多,任課老師和我都會隨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方法,盡量讓他們的英文在目前進步的情況下,更穩健、更快。
在評估孩子英文能力時,請家長先看A英聽成績,再來是B英文手寫,最後是C英文選擇。A英聽是可以知道孩子英語的基本能力,或說是他對這個語言的熟悉程度跟接納度的高低。B英文手寫可以看出孩子他的努力/確實程度或是他對這科的排拒程度。C英文選擇則可以看出孩子單字的識字量、語感及文法概念清不清楚。
因此如果A的成績不差,卻在B很弱、C表現普普,那表示孩子學習習慣及作業確實度、上課態度等方面都亟待改善。家長在評估孩子學習需求及表現時,不妨略作參考,以給予適當的引導。
但英文畢竟是學習起始行為最紛歧的一科,小學教育及家庭教育在英文這一科上,是各吹各的調,因此目前部分孩子英文比較落後,其實仔細追究起來是非戰之罪。東山一直就以英文為強項,能夠進到這個班的孩子有不少是小學就英文好、要不就是國外待過、在外面上課,有些孩子在國中以前就只是順順地讀上來,不見得在英文上有特別被琢磨、訓練過。
特別是,語言的學習不是炒一盤菜,可以大火一開、油一熱、蔥蒜爆香、放菜、拌炒、加水、蓋鍋蓋,然後悶幾下切蘿蔔丁的時間,就可以起鍋擺盤,那麼容易,那麼三兩下、三五分鐘,輕輕鬆鬆就是一盤有色香味俱全的好英文了。
語言的學習,像是播田。播田前,土要先翻,要先給他信心、讓他不要怕,然後才栽秧,秧株還不能太密,一下子給太多,那一小方土是能有多少肥?就算肥夠多,那秧長出來也不會好看,語言學習也是這樣。今天插的秧,你明天去看是那個樣,後天去看還是那個樣,大後天再看還是那個樣,難不成就要衝下田去學宋人揠苗了?你還不是得今天照時辰給他放放田水、明天照情況給他耘耘草、除除蟲,甚至到了現代種田、植果樹、養花的,還有要給花花果果、草草樹樹喝牛奶、聽巴哈音樂,跟他們每天講上幾句好聽的話呢!木猶如此,孩子們學英文又何嘗不然?
他在學,別人也在學。沒道理人家以前繳的學費都白繳了,一上了國中,過沒幾個月,登時就被趕上了。學習的起始點不同,慢掉了的程度在學本來就不容易,慢掉了的程度再來學較進階的程度就更不簡單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希望不管是家長還是同學,都要多點耐心,把時間留給老師,讓老師在課堂上有機會有時間把觀念清清楚楚、仔仔細細地說明給部分同學聽,你們學過,你們覺得很容易,人家剛剛才學,又要學這麼不初級的東西,很辛苦的,一會兒這一科又一會兒那一科的,這些同學是很不簡單的。
有時候,很多東西不是一句認不認真、要念不念隨便他們啊這樣的話可以帶過的。有些人他們很認真,只是每個人過去的學習歷程不一樣,每個人用過去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一樣,或是每個人被觸動開竅啟蒙的時間點不一樣;學校教育要求近同年齡層的人一起進到學校來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弔詭的事,怎麼說呢?學校是一個提供學習的地方,按理講是讓想學習的人來學習,並不是用強迫的方式要大家進來學習,用強迫的方式那不叫學習,那只是訓練。
訓練是教你什麼你會什麼,你會是因為你被訓練過,沒訓練過的你就不會。
教育不一樣,教育是在你想學的時候,你到學校來,讓長者、有經驗的人、智者,來引導你、啟蒙你,什麼是啟蒙?啟蒙不是灌頂,灌頂是把我有的灌給你,啟蒙是開啟原本蒙蔽你的,至於揭開蒙蔽之後是什麼?那你要自己去找尋,教育是引導你去找尋、思考、解決,然後逐漸成熟,最後成為一位公民,但你仍要繼續在找尋,找尋自我。
但現在的學校,隨著現代化社會的分工愈細,為了學籍掌握的方便,不得不讓年齡近同的孩子同時入學,不論他喜歡不喜歡,想讀不想讀,總之,你給我進東山就對了。因此問題有時候不是「學習是個人的事」那麼簡單而已。在學校、在班級裡,你讀得沒問題,那麼你要把教室、學習、導師、任課教師的時間、空間、資源省下來,甚至你要應該要從你自己身上拿出時間、精神、體力來幫助這個團體、這個班級更進步。
數學科
最後是數學的部分,和任課老師請教過,這一次的題目不難,所以心細的家長您可以拿之前幾次週考成績單的數學出來比對一下,會發現不少同學之前在週考或平時測驗卷的考試上似乎考得不是很理想,或是起伏較大。在這裡我說明一下,學校孩子的程度前後落差較大,因此平時的週考或是測驗卷在題目難易度的設定上有時有不同的施測訓練的需求和目的,但月考、競試考這一類大考,影響比重稍大,因此在命題上傾向簡單偏易。
所以這一次的數學成績一出來,有許多同學或許平時成績沒那麼穩或理想,但這幾位同學在上課時都很注意聽課,作業的寫作和計算也多能自己確實完成,而不是胡亂猜寫亂抄,因此在大考時就看出平時努力的成果了。至於有幾位同學平時考得還不錯,在這次月考卻沒有到80,甚至不到70,足見這幾位同學平時上課有多不認真,作業有多不確實在寫了,這次月考一考下來就看得出平時準備有沒有確實了!在東山讀書其實是很幸福的事,全校行政和教師大多數的心力是放在學校你們的學習上,不是只放在自己家庭或個人的生活,學校根據過去的經驗,雖然週週天天都有考試,但就像灑水施肥,一次給太多不好,平時都不給也不好,學校是一天給一點、一天給一點,好好依著自己的學生身分過生活、學習,其實就能不慌不忙地把東西學好,強過你將來平時沒好好準備臨時又抱不好佛腳才來在懊惱浪費了三年。
此外,其實家長要認知現在孩子學的數學已比我讀國中所讀的數學還要簡單太多了,一不用幾何證明,二不用三角函數,他們上課的時數也比以前多。那為什麼孩子普遍來講反而學得更不好呢?原因就在於數學其實不是在學數學。訓練的是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現在有些孩子平時在生活裡根本就不大去想問題,不會去從複雜的現象裡面歸納出脈絡,因此在學數學時就不知所措了!
各位想想國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數學學了之後,難道我們搭火車自強號南下碰到北上的莒光號列車交錯時,我們會去計算自強號車長250公尺,莒光號車長200公尺,自強號時速120公里,莒光號時速90,請問交錯時間是幾秒鐘?還是我們要到臺東畜養場清查不小心被關錯放在一起的雞和兔各有幾隻,而且只能從門下的門縫下算?還是媽媽煮菜作燒酒雞時,要用兩瓶標示不清且濃度不同的料理米酒,卻搞不清楚各要用多少才能料理出一道百分濃度是33%的風味燒酒雞,只因為一瓶用的是泰國米釀的,一瓶是池上米,媽媽說她想要混搭?其實數學裡面算的這些題目在現實生活裡都不大會發生,也都輪不到我們來擔心這些問題。但問題是如果你連這些給你已知,要你去找出答案的題目都不會,那事情大條了,因為那表示你從資訊裡面找線索的能力是欠缺的,那表示你不只不適合當個偵探,同時也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因為國中數學和其他學科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它所憑藉的基礎知識很有限、很少,而且這些有限且很少的基礎知識又很有系統和條理,例如:「0123456789」,或是「點線面角方圓」……。它不像其他學科經常不斷地有新的東西進來,有新的東西要記,而且往往只能背,頂多好一點是可以活背。數學只要掌握住了那些少少的有限的基礎觀念和條理,接下來就是沿著線索往下走,學數學有點像在看推理小說,差別是推理小說多都是單元劇,數學呢是連續劇。而且第一集你解開的謎底和用過的線索,你以為沒有用了,到了下一集他又會再用上,到了下下一集還是會再用上,總之這集沒用,過兩集就又跑出來了。也就是說所有新的劇情都是建立在前一集的劇情上,因此沒道理你第一章會,第二章不會;第二章會,第三章不會……。同樣地,如果你第N章不會,那簡單,你就往回找,看看是不是第N-1章學得不夠熟,或是小地方沒弄懂,如果不是就再往第N-2章找,找到那一個你開始不熟的章節再重新讀熟學精之後,再往下繼續學。
數學所有的題目都有一個簡單的模式,那就是告訴你已知,要你求未知。換句話說就是給你線索,要你找答案,那你說,這不是偵探,是啥?是嘛,就是偵探。學數學就是在訓練你當個偵探,當偵探不僅要會找線索(會算),而且還要熟練,總不行笨手笨腳地跟個監都會露餡被識破,換言之,也就是數學光聽懂會算還不夠,重點是要算對!你看毛利小五郎也是會推理會找線索啊,但真要成事你看他笨手笨腳的,還真不大可靠。
因此,數學學不會是讓我很擔心的一件事,因為這表示你無法從已知推算出未知,這表示你在資訊及線索的處理能力上需要再訓練,還有推理及分析能力、耐性上也需要再加強,再來就是細膩度和熟練度。不是「那我將來不當偵探,總成吧?」一句話可以就這樣不當回事地帶過的。
未來離開學校,你想想,資訊處理的能力、推理分析能力、耐性、細膩、熟練,這幾樣哪一樣是你在工作職場上以及生活生可以輕易欠缺、不用具備的?
即便連我當個老師,還不是商場大亨、業界小開、金融鉅子、產界大王喔,我都必須要能處理資訊(成績單)、推理分析(為什麼考不好)、耐性(你看看我光從晚上六點多對著成績單打字打到現在)、細膩(還給你分首先、其次、最後,ABC、AB、AC……)、熟練(打字這種事你不熟練你撐得下去?),你以為是上上網用什麼專打錯字的亂七八糟輸入法聊聊即時通、種種菜,還是在家光看電視、小說就能培養成的能力嗎?其實,說破了一點也不值錢,就是因為我國中數學有好好學,而且我好學又喜歡想,不會的數學題目我就是能對著它猛想,真想不出來就一定去問人,問了人聽懂了,還不夠,還得自己在悶著頭自己再獨自面對它一遍,要到我能用自己的邏輯思路和與用我自己聽得懂的語言來解釋為什麼是這樣算而不是那樣想的時候,我才肯當作是我學會了!
重點是,碰到問題你怎麼處理?重點是,碰到問題,你如果有時間的話,你肯處理到多細膩?
而這將決定你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然,有幾位同學,平時在上數學課和寫作業時,也真的很認真,數學慶良老師還有我都看在心裡,也會繼續再耐性陪你們學,但更希望你們幾位同學主動在班上找能夠隨時幫你們、讓你們請教的同學,一對一,再透過我這邊安排,把座位排靠近在一塊,方便一教一問。有些學科的學習對某些同學來講,確實不容易,真要每一科都像我前面講的這麼容易的話,我也不會在這裡當國文老師啦啊(雖然話講回來我是滿足於現況,但說起來,要不是高中數學指數律、log還有什麼我忘了,沒學好,我應該說不定還在自然組,也不會有機會當上國文老師),但國中的東西,不論哪一科,老師都不希望你們太早選擇喜歡、不喜歡,要或不要,都希望你們繼續嘗試不要放棄任何一科,因為不放棄任何一科,到下一個學習階段你才能夠有機會選擇任何一個可能性,而不是被選擇、篩汰。
下一個目標:公民、地理
目前班上在歷史科的學習上,由於歷史小老師兩學期的努力經營、積極督促(畢竟我真的太瞎忙了,無暇顧及),已經頗見成果,還希望各位同學越來越自動自發並繼續保持,而不是只依賴小老師和師長的督促才勉強念一念書。
自然科的學習也由於多數同學喜歡上自然老師的課,和同學上這門課秩序「異常良好」的緣故,加上自然小老師自己學習積極認真、做事有效率(動作真的很快),整體成績表現得已經很好,當然大家可以再更自我期許高一點(為了不要養成大家太功利的價值觀,我們就不要訂成績了,大家心裡有數,自己努力往上吧),把這一科學得更好、更熟,當你投入越多,你會發現學習本身,除了成績之外,你學越多樂趣也越多,就像滾雪球,知識的雪球會越滾越大,到後來不是一倍、兩倍地增加知識,而是兩倍、四倍、八倍……的速度在認識世界、認識你所處的環境,學習自然科,包括將來的理化、地科,你越瞭解你所處的世界,你越會感到不可思議和無限的樂趣!
接下來,我會希望大家再多下點工夫在公民和地理。
這兩科很重要,公民是讓你個人和社會產生關聯的橋樑。記得我上次和你們提過,天下雜誌針對大學生做了問卷調查「最希望學校在你們畢業前教你們什麼」,問卷第一名是「參與社會的能力」。你們來學校學這麼多做什麼,其實就是為了將來進到社會做準備,這個準備除了各方面的能力之外,再來最重要的就是早一點認識你們即將踏入的這個社會的面貌和他目前的問題,以及規範。你們現在的公民課和我以前學的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呢!以前的社會環境變化還沒那麼大,隨著社會文明的演進、科技的發展,生活也就越來越複雜,規範及人與人、人與團體、團體與團體間的問題也就隨之越來越多。因此不要小看公民課,裡面所教的東西正是在給你建立一個正確的參與社會的態度和價值觀。就姑且不管成績,光是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人都能有良好的公民態度和價值觀,未來你們的社會紛爭就會少一些、就會和諧一些。
地理目前因為主科配課加重的關係,一週只有一節課。地理學科其實是一門包括記憶、觀念、活用、時間、空間、人文、商業活動、交通、貿易、人口、氣候、歷史……綜合性的學科。我從國中就超愛地理的,特別是後來氣候概論、地形概論、全球洋流、各種季風、貿易交通等等,就覺得真的是牽一髮動全身,覺得所處的世界原來這麼有趣,原來洋流的改變不只影響漁業資源,還會改變一個地方的溫度、氣候。我跟各位講,你們現在太幸福了啊,坊間書局那麼多有關地理、氣候科普的書,有些編得超精采的,我們以前是只有教科書看,我就看得津津有味了,看出濃濃興趣出來了。要我現在還是國中生,我每天帶著地理的課外書或圖本到學校看。我現在是忙班務、課務、還有交辦的科務,光自己專業的部分都還不及看,只好不得不顧此失彼,你們可真要好好把握中學讀書階段!地理不要看它好像一章、一章分開沒什麼喔!你們要瞭解沒有那個區域是獨立存在的,地理、氣候絕對影響人類文明和歷史的推演,任何一個有智慧的人和知識份子,都不應該忽視地理這一科!哪怕是政治家或是博物學者、考古、戰略家等等,甚至你將來要去探勘石油、水資源,或是做貿易交通觀光,無不和地理沒有關係的!
說完了
真的要到最後了,寫這一些最主要是要讓家長知道怎麼來看一張成績單,上學期我有寫過一封信〈20090915第四課我的成績單05〉,有簡單提過,今天〈成績單又來了〉,是進階版。希望讓成績單不會成為家庭裡親子間的阻力,而是讓您幫助孩子的助力。我自己的缺點就是東做一點西做一點,這試一下那試一下,因此很沒效率,常常在學校就是一團瞎忙,多虧孩子們在學校包容我有時候瞎忙時一急時的大小聲,也謝謝家長平時不見怪導師難得撥通電話寒暄。但每一回我寫信或對孩子你們講話,都是希望你們不把我的講話是對「你們」講的,而是希望把我的講話,當作是對「你」講的。透過這些文字,我試著補足平時溝通不頻繁、和孩子個別互動不那麼多的缺憾。因此希望家長能時不時地把寫過的這些信偶爾和孩子們分享,同學你們都有一個淺粉藍色的資料夾可以收存這些信,我也會再近日內把之前的信的電子檔再上傳至數位管理系統中。觀念不會是一下就建立的,偶爾挑一、兩個簡單的概念,提醒孩子,同時也提醒我們自己,讓親師生都能在我們的耐性和有方向的引導下一起提升。
導師 2010/04/07
七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成績單在昨天製發回去,相信不少同學、家長彼此又是一番在成績上討價還價、議訂門檻、標準。想起以前自己讀書的時候,真不曉得是要說我爸媽命好,還是我幸福/不幸。以前成績單拿回家,既無風雨也無晴,飯照吃,澡照洗,腳踏車照騎,日子照過。還真想不起來哪次給我歡歡喜喜慶祝了一番,還是惡狠狠地給K了一頓。不過時代不一樣了,孩子們面對的未來環境是更嚴苛的,競爭無可避免。在過去,成績是一切;現在,成績背後的態度(註1)、速度(註2)、大度(註3),以及鋼鐵般的心志,才是一切。然而家長要怎麼從成績單裡看出這一些「眉眉角角」呢?
註1:態度。執事敬,敬也就是專業,專業還包括對不同學科,用不同方法來學習。面對不同問題,用不同辦法來解決。對於生活裡的現象,能夠深刻去探知並思考、歸納出心得和脈絡。
態度:資訊→觀察→發現→思考→歸結→知識→實踐→智慧
註2:速度。速度就是積極性,就是企圖心。
註3:大度。能容人才能看到別人的優點,不能容人的人,永遠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如此一來他的生活裡全都充斥著缺點,自己自然無法向上提昇。一個大度的人,能看別人優點比看別人缺點多更多,因此他不僅自己提升,別人也會因為優點被肯定,而逐漸在優點上正增強,缺點則因為越來越少被刺激而慢慢不顯明、改進。
國文科
國文的部分,這次命題老師在命題難易度掌握上十分有經驗,因此題目特別能看出學生的基本底子以及作業、上課聽課習慣。所以班上有最高98分、最低55分這樣的差距。大多數較難或較記憶性的題目多取材自國文試寶、平時黃卷、週考卷的內容或選項,自出閱讀題組的部分,主要考同學資料閱讀後的理解力或是從文章中爬梳訊息的能力,此外就是基本的字音字形及解釋,並無太多複雜的部分。因此國文科考得好不好,可以分幾點來看:
A國文選擇拿不到50,除了個別問題外,普遍是上課不夠專注、試卷檢討筆記及作業檢討不夠確實所造成。
B國文手寫拿不到23,除了個別問題外,普遍是應試及平時準備習慣差,不喜歡踏踏實實學習。
C國文作文拿不到8分,也就是4級分,普遍問題在於不能分層組織段落、不能用心觀察、無法有效遣用文字。
D國文作文拿到10以上,除了個別同學外,多數平時對於寫小日記、檢視生活、經常想小事情都很積極。
所以部分家長不妨細心交叉比對一下,如果他的國文組合是ABC或是AB,那問題就在於他國文的學習習慣不確實,差別只是在於前者比較大而化之沒心思學國文,後者的問題很可能是有心思卻不放在學習上。如果他的國文組合是AC,那他應該是有老老實實唸,只是過去的學習底子差和學習方法還不得要領。簡言之,家長應就細項來瞭解孩子的學習問題是在哪邊,然後給予適當的鼓勵、耐性,或是督促與適當的壓力。此外需要特別提醒,如果孩子的狀況是AB,是狀況最不佳的,B的狀況還能透過短暫記憶彌補,A的問題非短時片刻能改善,一定要讓孩子徹底改善上課聽課筆記及確實作業的習慣!
英文科
英文的部分,就任課老師表示,這次普遍來講,班上同學的手寫部分,改起來比之前好許多,任課老師和我都會隨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方法,盡量讓他們的英文在目前進步的情況下,更穩健、更快。
在評估孩子英文能力時,請家長先看A英聽成績,再來是B英文手寫,最後是C英文選擇。A英聽是可以知道孩子英語的基本能力,或說是他對這個語言的熟悉程度跟接納度的高低。B英文手寫可以看出孩子他的努力/確實程度或是他對這科的排拒程度。C英文選擇則可以看出孩子單字的識字量、語感及文法概念清不清楚。
因此如果A的成績不差,卻在B很弱、C表現普普,那表示孩子學習習慣及作業確實度、上課態度等方面都亟待改善。家長在評估孩子學習需求及表現時,不妨略作參考,以給予適當的引導。
但英文畢竟是學習起始行為最紛歧的一科,小學教育及家庭教育在英文這一科上,是各吹各的調,因此目前部分孩子英文比較落後,其實仔細追究起來是非戰之罪。東山一直就以英文為強項,能夠進到這個班的孩子有不少是小學就英文好、要不就是國外待過、在外面上課,有些孩子在國中以前就只是順順地讀上來,不見得在英文上有特別被琢磨、訓練過。
特別是,語言的學習不是炒一盤菜,可以大火一開、油一熱、蔥蒜爆香、放菜、拌炒、加水、蓋鍋蓋,然後悶幾下切蘿蔔丁的時間,就可以起鍋擺盤,那麼容易,那麼三兩下、三五分鐘,輕輕鬆鬆就是一盤有色香味俱全的好英文了。
語言的學習,像是播田。播田前,土要先翻,要先給他信心、讓他不要怕,然後才栽秧,秧株還不能太密,一下子給太多,那一小方土是能有多少肥?就算肥夠多,那秧長出來也不會好看,語言學習也是這樣。今天插的秧,你明天去看是那個樣,後天去看還是那個樣,大後天再看還是那個樣,難不成就要衝下田去學宋人揠苗了?你還不是得今天照時辰給他放放田水、明天照情況給他耘耘草、除除蟲,甚至到了現代種田、植果樹、養花的,還有要給花花果果、草草樹樹喝牛奶、聽巴哈音樂,跟他們每天講上幾句好聽的話呢!木猶如此,孩子們學英文又何嘗不然?
他在學,別人也在學。沒道理人家以前繳的學費都白繳了,一上了國中,過沒幾個月,登時就被趕上了。學習的起始點不同,慢掉了的程度在學本來就不容易,慢掉了的程度再來學較進階的程度就更不簡單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希望不管是家長還是同學,都要多點耐心,把時間留給老師,讓老師在課堂上有機會有時間把觀念清清楚楚、仔仔細細地說明給部分同學聽,你們學過,你們覺得很容易,人家剛剛才學,又要學這麼不初級的東西,很辛苦的,一會兒這一科又一會兒那一科的,這些同學是很不簡單的。
有時候,很多東西不是一句認不認真、要念不念隨便他們啊這樣的話可以帶過的。有些人他們很認真,只是每個人過去的學習歷程不一樣,每個人用過去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一樣,或是每個人被觸動開竅啟蒙的時間點不一樣;學校教育要求近同年齡層的人一起進到學校來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弔詭的事,怎麼說呢?學校是一個提供學習的地方,按理講是讓想學習的人來學習,並不是用強迫的方式要大家進來學習,用強迫的方式那不叫學習,那只是訓練。
訓練是教你什麼你會什麼,你會是因為你被訓練過,沒訓練過的你就不會。
教育不一樣,教育是在你想學的時候,你到學校來,讓長者、有經驗的人、智者,來引導你、啟蒙你,什麼是啟蒙?啟蒙不是灌頂,灌頂是把我有的灌給你,啟蒙是開啟原本蒙蔽你的,至於揭開蒙蔽之後是什麼?那你要自己去找尋,教育是引導你去找尋、思考、解決,然後逐漸成熟,最後成為一位公民,但你仍要繼續在找尋,找尋自我。
但現在的學校,隨著現代化社會的分工愈細,為了學籍掌握的方便,不得不讓年齡近同的孩子同時入學,不論他喜歡不喜歡,想讀不想讀,總之,你給我進東山就對了。因此問題有時候不是「學習是個人的事」那麼簡單而已。在學校、在班級裡,你讀得沒問題,那麼你要把教室、學習、導師、任課教師的時間、空間、資源省下來,甚至你要應該要從你自己身上拿出時間、精神、體力來幫助這個團體、這個班級更進步。
數學科
最後是數學的部分,和任課老師請教過,這一次的題目不難,所以心細的家長您可以拿之前幾次週考成績單的數學出來比對一下,會發現不少同學之前在週考或平時測驗卷的考試上似乎考得不是很理想,或是起伏較大。在這裡我說明一下,學校孩子的程度前後落差較大,因此平時的週考或是測驗卷在題目難易度的設定上有時有不同的施測訓練的需求和目的,但月考、競試考這一類大考,影響比重稍大,因此在命題上傾向簡單偏易。
所以這一次的數學成績一出來,有許多同學或許平時成績沒那麼穩或理想,但這幾位同學在上課時都很注意聽課,作業的寫作和計算也多能自己確實完成,而不是胡亂猜寫亂抄,因此在大考時就看出平時努力的成果了。至於有幾位同學平時考得還不錯,在這次月考卻沒有到80,甚至不到70,足見這幾位同學平時上課有多不認真,作業有多不確實在寫了,這次月考一考下來就看得出平時準備有沒有確實了!在東山讀書其實是很幸福的事,全校行政和教師大多數的心力是放在學校你們的學習上,不是只放在自己家庭或個人的生活,學校根據過去的經驗,雖然週週天天都有考試,但就像灑水施肥,一次給太多不好,平時都不給也不好,學校是一天給一點、一天給一點,好好依著自己的學生身分過生活、學習,其實就能不慌不忙地把東西學好,強過你將來平時沒好好準備臨時又抱不好佛腳才來在懊惱浪費了三年。
此外,其實家長要認知現在孩子學的數學已比我讀國中所讀的數學還要簡單太多了,一不用幾何證明,二不用三角函數,他們上課的時數也比以前多。那為什麼孩子普遍來講反而學得更不好呢?原因就在於數學其實不是在學數學。訓練的是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現在有些孩子平時在生活裡根本就不大去想問題,不會去從複雜的現象裡面歸納出脈絡,因此在學數學時就不知所措了!
各位想想國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數學學了之後,難道我們搭火車自強號南下碰到北上的莒光號列車交錯時,我們會去計算自強號車長250公尺,莒光號車長200公尺,自強號時速120公里,莒光號時速90,請問交錯時間是幾秒鐘?還是我們要到臺東畜養場清查不小心被關錯放在一起的雞和兔各有幾隻,而且只能從門下的門縫下算?還是媽媽煮菜作燒酒雞時,要用兩瓶標示不清且濃度不同的料理米酒,卻搞不清楚各要用多少才能料理出一道百分濃度是33%的風味燒酒雞,只因為一瓶用的是泰國米釀的,一瓶是池上米,媽媽說她想要混搭?其實數學裡面算的這些題目在現實生活裡都不大會發生,也都輪不到我們來擔心這些問題。但問題是如果你連這些給你已知,要你去找出答案的題目都不會,那事情大條了,因為那表示你從資訊裡面找線索的能力是欠缺的,那表示你不只不適合當個偵探,同時也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因為國中數學和其他學科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它所憑藉的基礎知識很有限、很少,而且這些有限且很少的基礎知識又很有系統和條理,例如:「0123456789」,或是「點線面角方圓」……。它不像其他學科經常不斷地有新的東西進來,有新的東西要記,而且往往只能背,頂多好一點是可以活背。數學只要掌握住了那些少少的有限的基礎觀念和條理,接下來就是沿著線索往下走,學數學有點像在看推理小說,差別是推理小說多都是單元劇,數學呢是連續劇。而且第一集你解開的謎底和用過的線索,你以為沒有用了,到了下一集他又會再用上,到了下下一集還是會再用上,總之這集沒用,過兩集就又跑出來了。也就是說所有新的劇情都是建立在前一集的劇情上,因此沒道理你第一章會,第二章不會;第二章會,第三章不會……。同樣地,如果你第N章不會,那簡單,你就往回找,看看是不是第N-1章學得不夠熟,或是小地方沒弄懂,如果不是就再往第N-2章找,找到那一個你開始不熟的章節再重新讀熟學精之後,再往下繼續學。
數學所有的題目都有一個簡單的模式,那就是告訴你已知,要你求未知。換句話說就是給你線索,要你找答案,那你說,這不是偵探,是啥?是嘛,就是偵探。學數學就是在訓練你當個偵探,當偵探不僅要會找線索(會算),而且還要熟練,總不行笨手笨腳地跟個監都會露餡被識破,換言之,也就是數學光聽懂會算還不夠,重點是要算對!你看毛利小五郎也是會推理會找線索啊,但真要成事你看他笨手笨腳的,還真不大可靠。
因此,數學學不會是讓我很擔心的一件事,因為這表示你無法從已知推算出未知,這表示你在資訊及線索的處理能力上需要再訓練,還有推理及分析能力、耐性上也需要再加強,再來就是細膩度和熟練度。不是「那我將來不當偵探,總成吧?」一句話可以就這樣不當回事地帶過的。
未來離開學校,你想想,資訊處理的能力、推理分析能力、耐性、細膩、熟練,這幾樣哪一樣是你在工作職場上以及生活生可以輕易欠缺、不用具備的?
即便連我當個老師,還不是商場大亨、業界小開、金融鉅子、產界大王喔,我都必須要能處理資訊(成績單)、推理分析(為什麼考不好)、耐性(你看看我光從晚上六點多對著成績單打字打到現在)、細膩(還給你分首先、其次、最後,ABC、AB、AC……)、熟練(打字這種事你不熟練你撐得下去?),你以為是上上網用什麼專打錯字的亂七八糟輸入法聊聊即時通、種種菜,還是在家光看電視、小說就能培養成的能力嗎?其實,說破了一點也不值錢,就是因為我國中數學有好好學,而且我好學又喜歡想,不會的數學題目我就是能對著它猛想,真想不出來就一定去問人,問了人聽懂了,還不夠,還得自己在悶著頭自己再獨自面對它一遍,要到我能用自己的邏輯思路和與用我自己聽得懂的語言來解釋為什麼是這樣算而不是那樣想的時候,我才肯當作是我學會了!
重點是,碰到問題你怎麼處理?重點是,碰到問題,你如果有時間的話,你肯處理到多細膩?
而這將決定你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然,有幾位同學,平時在上數學課和寫作業時,也真的很認真,數學慶良老師還有我都看在心裡,也會繼續再耐性陪你們學,但更希望你們幾位同學主動在班上找能夠隨時幫你們、讓你們請教的同學,一對一,再透過我這邊安排,把座位排靠近在一塊,方便一教一問。有些學科的學習對某些同學來講,確實不容易,真要每一科都像我前面講的這麼容易的話,我也不會在這裡當國文老師啦啊(雖然話講回來我是滿足於現況,但說起來,要不是高中數學指數律、log還有什麼我忘了,沒學好,我應該說不定還在自然組,也不會有機會當上國文老師),但國中的東西,不論哪一科,老師都不希望你們太早選擇喜歡、不喜歡,要或不要,都希望你們繼續嘗試不要放棄任何一科,因為不放棄任何一科,到下一個學習階段你才能夠有機會選擇任何一個可能性,而不是被選擇、篩汰。
下一個目標:公民、地理
目前班上在歷史科的學習上,由於歷史小老師兩學期的努力經營、積極督促(畢竟我真的太瞎忙了,無暇顧及),已經頗見成果,還希望各位同學越來越自動自發並繼續保持,而不是只依賴小老師和師長的督促才勉強念一念書。
自然科的學習也由於多數同學喜歡上自然老師的課,和同學上這門課秩序「異常良好」的緣故,加上自然小老師自己學習積極認真、做事有效率(動作真的很快),整體成績表現得已經很好,當然大家可以再更自我期許高一點(為了不要養成大家太功利的價值觀,我們就不要訂成績了,大家心裡有數,自己努力往上吧),把這一科學得更好、更熟,當你投入越多,你會發現學習本身,除了成績之外,你學越多樂趣也越多,就像滾雪球,知識的雪球會越滾越大,到後來不是一倍、兩倍地增加知識,而是兩倍、四倍、八倍……的速度在認識世界、認識你所處的環境,學習自然科,包括將來的理化、地科,你越瞭解你所處的世界,你越會感到不可思議和無限的樂趣!
接下來,我會希望大家再多下點工夫在公民和地理。
這兩科很重要,公民是讓你個人和社會產生關聯的橋樑。記得我上次和你們提過,天下雜誌針對大學生做了問卷調查「最希望學校在你們畢業前教你們什麼」,問卷第一名是「參與社會的能力」。你們來學校學這麼多做什麼,其實就是為了將來進到社會做準備,這個準備除了各方面的能力之外,再來最重要的就是早一點認識你們即將踏入的這個社會的面貌和他目前的問題,以及規範。你們現在的公民課和我以前學的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呢!以前的社會環境變化還沒那麼大,隨著社會文明的演進、科技的發展,生活也就越來越複雜,規範及人與人、人與團體、團體與團體間的問題也就隨之越來越多。因此不要小看公民課,裡面所教的東西正是在給你建立一個正確的參與社會的態度和價值觀。就姑且不管成績,光是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人都能有良好的公民態度和價值觀,未來你們的社會紛爭就會少一些、就會和諧一些。
地理目前因為主科配課加重的關係,一週只有一節課。地理學科其實是一門包括記憶、觀念、活用、時間、空間、人文、商業活動、交通、貿易、人口、氣候、歷史……綜合性的學科。我從國中就超愛地理的,特別是後來氣候概論、地形概論、全球洋流、各種季風、貿易交通等等,就覺得真的是牽一髮動全身,覺得所處的世界原來這麼有趣,原來洋流的改變不只影響漁業資源,還會改變一個地方的溫度、氣候。我跟各位講,你們現在太幸福了啊,坊間書局那麼多有關地理、氣候科普的書,有些編得超精采的,我們以前是只有教科書看,我就看得津津有味了,看出濃濃興趣出來了。要我現在還是國中生,我每天帶著地理的課外書或圖本到學校看。我現在是忙班務、課務、還有交辦的科務,光自己專業的部分都還不及看,只好不得不顧此失彼,你們可真要好好把握中學讀書階段!地理不要看它好像一章、一章分開沒什麼喔!你們要瞭解沒有那個區域是獨立存在的,地理、氣候絕對影響人類文明和歷史的推演,任何一個有智慧的人和知識份子,都不應該忽視地理這一科!哪怕是政治家或是博物學者、考古、戰略家等等,甚至你將來要去探勘石油、水資源,或是做貿易交通觀光,無不和地理沒有關係的!
說完了
真的要到最後了,寫這一些最主要是要讓家長知道怎麼來看一張成績單,上學期我有寫過一封信〈20090915第四課我的成績單05〉,有簡單提過,今天〈成績單又來了〉,是進階版。希望讓成績單不會成為家庭裡親子間的阻力,而是讓您幫助孩子的助力。我自己的缺點就是東做一點西做一點,這試一下那試一下,因此很沒效率,常常在學校就是一團瞎忙,多虧孩子們在學校包容我有時候瞎忙時一急時的大小聲,也謝謝家長平時不見怪導師難得撥通電話寒暄。但每一回我寫信或對孩子你們講話,都是希望你們不把我的講話是對「你們」講的,而是希望把我的講話,當作是對「你」講的。透過這些文字,我試著補足平時溝通不頻繁、和孩子個別互動不那麼多的缺憾。因此希望家長能時不時地把寫過的這些信偶爾和孩子們分享,同學你們都有一個淺粉藍色的資料夾可以收存這些信,我也會再近日內把之前的信的電子檔再上傳至數位管理系統中。觀念不會是一下就建立的,偶爾挑一、兩個簡單的概念,提醒孩子,同時也提醒我們自己,讓親師生都能在我們的耐性和有方向的引導下一起提升。
導師 2010/04/07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12上國中的第十二課──舞台
親愛的同學、家長:
近日班上在遴選優良學生代表,有一些想法和感受想和大家分享。
因為性向分班的緣故,班上優秀的同學很多,要班上只能選出一位優良學生,實在不免有遺許多珠之憾,當然這樣的情況也不只在我們這一班發生,其他前段的班級裡也一定有大半的同學都稱得上是模範生。
其實我們再細一步想,哪怕在學業成就比較低落的班級裡,也是有許多同學值得我們取法和欣賞。
記得七年級進來時所上的國文第一課嗎?〈雅量〉。雅量更積極的意涵其實就是「欣賞」,不只是欣賞那一些顯而易見,行為和課業表現原本就優異的同儕,更積極來說,是要能欣賞每一個和自己不相同的人,甚至要能欣賞每一個自己所不喜歡的人。欣賞不代表喜歡,也不表示你要接受他這個人所有的一切。
欣賞他人,欣賞不喜歡的人,是自我提升的起點。
我們常常喜歡在別人身上找到和自己相同特點和喜好的人,於是我們就跟他特別親近。對於和自己不同的人,往往就不以為然或是否定他其他的特質或言行。久而久之,我們就還是原本天生下來的那個自己,不曾成長或改變多少。
一樣米百樣人,世界上沒有兩片葉子會一模一樣,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同一個舞台。有些人書讀得比較好,有些人比較會做事,有些人比較會畫畫,有些人比較擅於表達……,總之,每一個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有屬於自己的舞台。
當然有時候我們看到,好像會讀書的人,常常是這個也能,那個也行,經常是品學兼優、文武全才、能歌善舞的;成績差的好像常常是被忽略他們的其他長才。當然這裡面有個問題,那就是態度,態度決定一個人的程度,你態度積極,勇於承擔和面對問題,當然遇到的問題越多,越願意不去逃避它,久而久之你的經驗值和技能戰力就會不斷提升。所謂一通百通,你在讀書時是用這樣的態度積極面對,碰到知識上的困難時能夠想方設法去克服,我相信你在生活上學其他東西、做其他事情時,也一定能夠勇於承擔和學習,自然也就越做越多,越學越多,而變得在各方面越來越強。
面對問題的態度和你的能力是息息相關的。
我一直相信真正「上智」和「下愚」的人是少之又少,大多數的人或許有些人這個多會一些,那個不擅長一點,但不至於你很努力去學、去解決,卻仍一無所成的。我們常常覺得自己要找一個我興趣能發揮的舞台,常常覺得讀書不是我的興趣,做那個不是我的興趣,可真正要你說出你的興趣時,好像又有那麼一點難以啟齒。因為其實那些我們誤以為是興趣的事物,往往是我們自己性格中最取巧、最利己、最便於自己個性去從事的活動。簡單講,就是柿子挑軟的吃。這是人性的陷阱。固然我們應該去做讓自己開心的事,但在這之前,我們是不是也對其他的事情努力過了呢?到長大以後,我去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我發現我除了做自以為喜歡的事情之外,我做最多的事,其實是「找尋自己的舞台」。
我真的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特別是在讀書階段,最重要的事是「找自己的舞台」。
小時候我很喜歡動手去做,我的手沒有特別巧,但我喜歡做。小學教室佈置,我會去試著做咕咕鐘,完全沒有機械的很陽春的假咕咕鐘;有一年母親節,我用紙板和測驗紙做了一棟透天厝要給媽媽;我用筆刀做套色的紙雕,我畫素描,我畫水彩,我做壓花,蒐集葉子、貝殼;我喜歡跑田徑,國中時我也打籃球,像拚命三郎似的那種打法;我看書,我寫信,我做卡片,我看報紙,我剪各種主題的剪報;我喜歡做美術報告、歷史報告,喜歡工藝課畫透視圖;喜歡整理筆記,喜歡一個人一直解數學幾何的題目,喜歡尺規作圖,喜歡寫證明題……。
其實說到底,我很多事情都沒有做得很好,從來都不是拔尖最強的人,說起來是什麼都愛去碰一點,甚至說重一點就是興趣廣泛,熱度三分鐘而已。但我通常會很努力很用盡心思地去試著做做看,然後在裡面找看看自己能把哪些做得特別好。
在那個過程裡面,我很少站在課業成績的舞台發光發熱,我沒辦法像其他同學一樣做到那麼好,做到面面俱到。但我隱隱約約感覺得到一件事,那就是我知道自己不是什麼都不行,我隱隱約約有一種自信,那就是我好像在其他的舞台上比他們多會一點,多精一點。
在學校,特別是在能力分班的過去的年代,一如現在你們的性向分班,學校經常是只有提供一個單一的舞台,那就是課業。在學校永遠只有成績好的同學搶盡鋒芒。老師似乎永遠只看見他們。(其實,當你靜下來理性想一想,你會發現,在班上,最被忽略的其實是成績好的、言行規矩的同學。老師一週可能都還叫不到幾次他們的名字,可能一個月都沒個三、五分鐘和他們單獨對話,卻總是天天把幾個小麻煩從早到晚掛在嘴邊,甚至帶到夢裡。其實老師永遠花最多時間在那些品學沒兼優的同學身上。)似乎學校只提供了一個舞台。
在班上,我對各位其實有很深刻的個別地瞭解和認識。這是我一點點的小長處。雖然你們有五十二個人,或許我不見得都能像星座專家那樣鐵口直斷說出你本週的運勢,也不像紫微斗數的老師能透析你的人格和本命八字,但你們在學習上大概的一個態度和習慣,和個性上的一個特質,是能掌握得幾分的。
也因此,我在心裡有對你們每一個人不同的欣賞、羨慕,當然你們也都各有缺點短處,但常常讓我慚愧的是,你們有很多好的特質和能力是我所沒有和羨慕的。然而我也看到,你們的這些優點、長處在學校的課業壓力下,是沒有太大舞台可以發揮,也因此我才在寒假希望你們做公仔、畫畫、閱讀、寫作文,乃至於最近要你們分組詮釋新詩。重點不在於你們每一個人是不是都把這每一樣作業都做到完美,我只是希望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試試自己原本沒想過要去接觸和去努力的領域,說不定在你試過和努力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舞台。
人品、服務心、友善度、潔淨值、成熟度、改善率、責任感。這七個指標是我們遴選優良學生代表時給各位參考和評選的,你會發現這些和課業成績沒有直接相關,當然我相信或許和課業成就有互為因果的影響,但我在這裡之所以拿這七項指標給各位,就是希望你們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欣賞並去找出每一個人不同面向的優點。優良學生代表很重要的一個意義是,他是在一個團體裡面被遴選出來的,也就是說他必須是要對這個團體起正面作用的,他不是一個獨善其身的人,他是一個能夠在團體裡面發揮正向影響的人,也就是說他是一個願意參與團體、為團體付出的人!。
遴選出一位優良學生代表,並不否定其他人以及你的優點,並不等於這個教育的場域只有、只允許一個舞台。相反地,我希望每位同學能夠去欣賞別人,特別是那些你原本不喜歡的人,因為那才是你自我提昇的起點。同時我也希望每位同學能夠在老師所提供的每一個機會裡,這個機會或許是數學作業,或許是一次上台詮釋新詩,或許是一本書的閱讀,或許是你自己寫的日記、自己畫的畫冊,或許是一次的美術作業、一次的小組報告、一次的創造性課程、一次的班務的協助、一次的導師任務的交付……,希望你們每一個人從在學校的這一些無時不刻充滿在身邊的機會裡,用心用力用腦筋地去從事,然後找到自己可能發展得很好的舞台(s)。當然我也相信,當你每一個舞台都盡力去試了之後,或許主角不是你,鎂光燈不一定聚焦在你身上,但我相信,沒有在哪一個舞台上,你會是毫不起眼,毫無所成的。
人生不是去找尋自己的興趣。而是從努力盡心地從嘗試裡去培養自己的興趣,經營自己的舞台!
近日班上在遴選優良學生代表,有一些想法和感受想和大家分享。
因為性向分班的緣故,班上優秀的同學很多,要班上只能選出一位優良學生,實在不免有遺許多珠之憾,當然這樣的情況也不只在我們這一班發生,其他前段的班級裡也一定有大半的同學都稱得上是模範生。
其實我們再細一步想,哪怕在學業成就比較低落的班級裡,也是有許多同學值得我們取法和欣賞。
記得七年級進來時所上的國文第一課嗎?〈雅量〉。雅量更積極的意涵其實就是「欣賞」,不只是欣賞那一些顯而易見,行為和課業表現原本就優異的同儕,更積極來說,是要能欣賞每一個和自己不相同的人,甚至要能欣賞每一個自己所不喜歡的人。欣賞不代表喜歡,也不表示你要接受他這個人所有的一切。
欣賞他人,欣賞不喜歡的人,是自我提升的起點。
我們常常喜歡在別人身上找到和自己相同特點和喜好的人,於是我們就跟他特別親近。對於和自己不同的人,往往就不以為然或是否定他其他的特質或言行。久而久之,我們就還是原本天生下來的那個自己,不曾成長或改變多少。
一樣米百樣人,世界上沒有兩片葉子會一模一樣,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同一個舞台。有些人書讀得比較好,有些人比較會做事,有些人比較會畫畫,有些人比較擅於表達……,總之,每一個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有屬於自己的舞台。
當然有時候我們看到,好像會讀書的人,常常是這個也能,那個也行,經常是品學兼優、文武全才、能歌善舞的;成績差的好像常常是被忽略他們的其他長才。當然這裡面有個問題,那就是態度,態度決定一個人的程度,你態度積極,勇於承擔和面對問題,當然遇到的問題越多,越願意不去逃避它,久而久之你的經驗值和技能戰力就會不斷提升。所謂一通百通,你在讀書時是用這樣的態度積極面對,碰到知識上的困難時能夠想方設法去克服,我相信你在生活上學其他東西、做其他事情時,也一定能夠勇於承擔和學習,自然也就越做越多,越學越多,而變得在各方面越來越強。
面對問題的態度和你的能力是息息相關的。
我一直相信真正「上智」和「下愚」的人是少之又少,大多數的人或許有些人這個多會一些,那個不擅長一點,但不至於你很努力去學、去解決,卻仍一無所成的。我們常常覺得自己要找一個我興趣能發揮的舞台,常常覺得讀書不是我的興趣,做那個不是我的興趣,可真正要你說出你的興趣時,好像又有那麼一點難以啟齒。因為其實那些我們誤以為是興趣的事物,往往是我們自己性格中最取巧、最利己、最便於自己個性去從事的活動。簡單講,就是柿子挑軟的吃。這是人性的陷阱。固然我們應該去做讓自己開心的事,但在這之前,我們是不是也對其他的事情努力過了呢?到長大以後,我去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我發現我除了做自以為喜歡的事情之外,我做最多的事,其實是「找尋自己的舞台」。
我真的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特別是在讀書階段,最重要的事是「找自己的舞台」。
小時候我很喜歡動手去做,我的手沒有特別巧,但我喜歡做。小學教室佈置,我會去試著做咕咕鐘,完全沒有機械的很陽春的假咕咕鐘;有一年母親節,我用紙板和測驗紙做了一棟透天厝要給媽媽;我用筆刀做套色的紙雕,我畫素描,我畫水彩,我做壓花,蒐集葉子、貝殼;我喜歡跑田徑,國中時我也打籃球,像拚命三郎似的那種打法;我看書,我寫信,我做卡片,我看報紙,我剪各種主題的剪報;我喜歡做美術報告、歷史報告,喜歡工藝課畫透視圖;喜歡整理筆記,喜歡一個人一直解數學幾何的題目,喜歡尺規作圖,喜歡寫證明題……。
其實說到底,我很多事情都沒有做得很好,從來都不是拔尖最強的人,說起來是什麼都愛去碰一點,甚至說重一點就是興趣廣泛,熱度三分鐘而已。但我通常會很努力很用盡心思地去試著做做看,然後在裡面找看看自己能把哪些做得特別好。
在那個過程裡面,我很少站在課業成績的舞台發光發熱,我沒辦法像其他同學一樣做到那麼好,做到面面俱到。但我隱隱約約感覺得到一件事,那就是我知道自己不是什麼都不行,我隱隱約約有一種自信,那就是我好像在其他的舞台上比他們多會一點,多精一點。
在學校,特別是在能力分班的過去的年代,一如現在你們的性向分班,學校經常是只有提供一個單一的舞台,那就是課業。在學校永遠只有成績好的同學搶盡鋒芒。老師似乎永遠只看見他們。(其實,當你靜下來理性想一想,你會發現,在班上,最被忽略的其實是成績好的、言行規矩的同學。老師一週可能都還叫不到幾次他們的名字,可能一個月都沒個三、五分鐘和他們單獨對話,卻總是天天把幾個小麻煩從早到晚掛在嘴邊,甚至帶到夢裡。其實老師永遠花最多時間在那些品學沒兼優的同學身上。)似乎學校只提供了一個舞台。
在班上,我對各位其實有很深刻的個別地瞭解和認識。這是我一點點的小長處。雖然你們有五十二個人,或許我不見得都能像星座專家那樣鐵口直斷說出你本週的運勢,也不像紫微斗數的老師能透析你的人格和本命八字,但你們在學習上大概的一個態度和習慣,和個性上的一個特質,是能掌握得幾分的。
也因此,我在心裡有對你們每一個人不同的欣賞、羨慕,當然你們也都各有缺點短處,但常常讓我慚愧的是,你們有很多好的特質和能力是我所沒有和羨慕的。然而我也看到,你們的這些優點、長處在學校的課業壓力下,是沒有太大舞台可以發揮,也因此我才在寒假希望你們做公仔、畫畫、閱讀、寫作文,乃至於最近要你們分組詮釋新詩。重點不在於你們每一個人是不是都把這每一樣作業都做到完美,我只是希望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試試自己原本沒想過要去接觸和去努力的領域,說不定在你試過和努力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舞台。
人品、服務心、友善度、潔淨值、成熟度、改善率、責任感。這七個指標是我們遴選優良學生代表時給各位參考和評選的,你會發現這些和課業成績沒有直接相關,當然我相信或許和課業成就有互為因果的影響,但我在這裡之所以拿這七項指標給各位,就是希望你們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欣賞並去找出每一個人不同面向的優點。優良學生代表很重要的一個意義是,他是在一個團體裡面被遴選出來的,也就是說他必須是要對這個團體起正面作用的,他不是一個獨善其身的人,他是一個能夠在團體裡面發揮正向影響的人,也就是說他是一個願意參與團體、為團體付出的人!。
遴選出一位優良學生代表,並不否定其他人以及你的優點,並不等於這個教育的場域只有、只允許一個舞台。相反地,我希望每位同學能夠去欣賞別人,特別是那些你原本不喜歡的人,因為那才是你自我提昇的起點。同時我也希望每位同學能夠在老師所提供的每一個機會裡,這個機會或許是數學作業,或許是一次上台詮釋新詩,或許是一本書的閱讀,或許是你自己寫的日記、自己畫的畫冊,或許是一次的美術作業、一次的小組報告、一次的創造性課程、一次的班務的協助、一次的導師任務的交付……,希望你們每一個人從在學校的這一些無時不刻充滿在身邊的機會裡,用心用力用腦筋地去從事,然後找到自己可能發展得很好的舞台(s)。當然我也相信,當你每一個舞台都盡力去試了之後,或許主角不是你,鎂光燈不一定聚焦在你身上,但我相信,沒有在哪一個舞台上,你會是毫不起眼,毫無所成的。
人生不是去找尋自己的興趣。而是從努力盡心地從嘗試裡去培養自己的興趣,經營自己的舞台!
11上國中的第十一課──和自己相處
親愛的同學、家長:
現代人,特別是在台北,不缺乏玩樂的東西,也不缺乏玩的地方。
最缺的應該是「和自己相處的時間」。
我不曉得該怎麼樣跟你們強調──國中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越是年年歲歲,越是日子逐著一天天匆促地趕過,越是清楚感覺到和自己心裡無有罫礙的相處時間越短。國中的時候,只要在「學」校有在學,學科的東西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學好,下了課堂或是放了學,有用不完的時間畫畫、聽音樂、勞作、看課外書,時時能夠清清明明地和內在的自己對話。
有了和自己對話的時間和空間,我們才能夠聽到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才能夠真正看到自己當下的生活樣態,才能夠不會「怎麼把自己生活成那個樣子」。
寒假的作業安排,我很兩難,一方面很擔心部分同學在課業上鬆懈,心跟著寒假一塊兒放掉,希望在學科上再給各位加強練習;但是又希望同學們能夠在這麼什麼都不缺的現代,能夠多一點和自己相處的時間,因此給各位安排了指定閱讀,安排了報紙剪報、單篇閱讀,安排了自畫像、勞作,為的就是透過這些細膩的感官捕捉來敏銳你們的觀察。
今年寒假時間稍長,各位同學、家長可以多加善用。在假期裡希望能夠有多一點親子活動、多一點一起用餐的時間、多一點陪伴,可能是你陪爸爸媽媽,或者是爸爸媽媽陪孩子,更希望親子一起共讀《非讀BOOK》指定閱讀、《我讀故我在》、《老師的信1~11》,共遊看花草山水,共賞美術館和博物館藏,讓彼此多一些共同的生活語言。
現代人,特別是在台北,不缺乏玩樂的東西,也不缺乏玩的地方。
最缺的應該是「和自己相處的時間」。
我不曉得該怎麼樣跟你們強調──國中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越是年年歲歲,越是日子逐著一天天匆促地趕過,越是清楚感覺到和自己心裡無有罫礙的相處時間越短。國中的時候,只要在「學」校有在學,學科的東西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學好,下了課堂或是放了學,有用不完的時間畫畫、聽音樂、勞作、看課外書,時時能夠清清明明地和內在的自己對話。
有了和自己對話的時間和空間,我們才能夠聽到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才能夠真正看到自己當下的生活樣態,才能夠不會「怎麼把自己生活成那個樣子」。
寒假的作業安排,我很兩難,一方面很擔心部分同學在課業上鬆懈,心跟著寒假一塊兒放掉,希望在學科上再給各位加強練習;但是又希望同學們能夠在這麼什麼都不缺的現代,能夠多一點和自己相處的時間,因此給各位安排了指定閱讀,安排了報紙剪報、單篇閱讀,安排了自畫像、勞作,為的就是透過這些細膩的感官捕捉來敏銳你們的觀察。
今年寒假時間稍長,各位同學、家長可以多加善用。在假期裡希望能夠有多一點親子活動、多一點一起用餐的時間、多一點陪伴,可能是你陪爸爸媽媽,或者是爸爸媽媽陪孩子,更希望親子一起共讀《非讀BOOK》指定閱讀、《我讀故我在》、《老師的信1~11》,共遊看花草山水,共賞美術館和博物館藏,讓彼此多一些共同的生活語言。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10上國中的第十課──作文二、三事
每學期到了期末,是老師們最痛苦的時候,特別是國文老師。
到了期末有同學的作文抽查,有期末成績的文字敘述。
這一學期除了第一次月考和競試各有一篇作文之外,另外大概每兩週的週二早自習同學也前後寫了四篇作文,此外還有兩篇閱讀心得。除了考試作文一定得硬著頭皮、熬夜、沉住性子趕在三、四天內改出來之外,其它作文往往遷就於班務、課務,一放就堆到期末才慢慢消化。今年我只有兩個班,時間多,作文也少了一班(一班一人六份,就共有300篇作文,以一小時改十篇的速度,也得改上三十個小時,一週能撥出三、兩小時改已經是很多了……)的份量,已屬萬幸,其他幾位國文老師真的是更不知辛苦上幾倍。
加上作文在同學寫好要收的時候,往往收繳狀況不理想,無法在第一、第二……時間內收齊,常常是要緊迫盯人,在一、兩週後才能收齊一份作文,因此在閱改者的立場上就會希望收齊在一此改完,比較省心力,不用邊改邊收邊費神到底誰沒交。此外作文到了期末前是要抽查的,即寫即改即發往往會碰到一個問題,就是同學拿到作文後一帶回家就弄丟了,隔天要收過來,等收齊又是一個禮拜後的事了。
因此站在國文老師的立場來看,最後只好等作文收齊一整份,再來改,改了就放著。就這樣作文往往就拖到抽查前才趕著收齊點齊,趕在抽查當天前改完,抽查完後還不能發,因為緊接著打期末成績的文字敘述。描述總得有憑據,作文一發,兩個班一百人,就算記得住名字和人,也沒法兒看到橫眉豎目歪嘴大眼方額尖耳就揣想得起他作文文筆是行雲流水、天花亂墜,還是胡亂不通、不知所云。因此照例,抽查完的作文得再扣著,等一個一個期末成績的文字描述都寫好後再發。
一般來說,同學在月考時所寫的作文,最認真,篇幅也最為完整,因此我自己在給評時,也會特別具體和仔細,倒不是說其他作文不仔細,而是同學在寫作其他作文時,不是礙於時間就是用的心力不夠,所以除了能敘述之外,不僅未能審題、發想、刪選取材,更談不上段落組織、布排,或是深入情理、運用修辭了,自然在改閱上也就很難給評起。不好好寫的一篇作文,真的很難當回事給你建議,真的要給評的話,大概也就只能評「認真寫作」吧!
期末這幾週感受特別深刻,為了要寫期末成績上的文字描述,除了以班為單位,以個人為單位,一整大份一整大份地綜覽了一下作文之外,我也把所任課兩個班的課本和試題寶典收來檢查。不看還好,一看吐血,氣得我內傷,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上課聽記」、「重點標劃」、「檢討訂正補充」、「筆記劃記技巧」,愛班同學上課的筆記、重點、試卷及講義的訂正檢討,大多數都十分條理,亦能發揮效益,提升學習效果。反之,班上同學除了少數幾位筆記完整有效,多數同學不是聽而不記,就是記而不見條理和效益,還有更多的是連作業的確實度都不足。
在作文上更是明顯,整體而言,愛班同學在平時作文的寫作上比較完整、認真,因此我在給評上也比較具體,而班上除了部分同學作文每一篇都很認真寫,因此我也較能針對他的問題給予建議之外,其他很多同學在發揮上都不夠,下筆也不夠嚴謹,一學期下來自然進步有限。一學期過去了,有些人在寫作上有具體的收穫,有些人進步有限,有些人根本談不上進步,敷衍了事的結果就是得不到任何夠具體的教導,別人對你只能勉為其難地說「再加油」、「要認真」。
在其他科目的學習或是生活上的學習也是如此,你願意比別人付出更多,無形之中就是在累積自己未來的回饋。功不唐捐,你所花費的心力不會白白浪費。該努力踏實的,你不敷衍塞責;該用心力用腦力的,你不怕思考費神;可以做到完美一百分的,你願意斟酌取捨去換來成就。那麼當學期結束,你會發現你已經站得比別人更高,你已看得比別人更廣闊,你已更能游刃有餘地學習和生活!
寫在寒假開始之前,是希望即將增年長歲的你能懂得善用自己的時間和體能,更懂得怎麼去把握「效益」。
導師 2010/1/20
到了期末有同學的作文抽查,有期末成績的文字敘述。
這一學期除了第一次月考和競試各有一篇作文之外,另外大概每兩週的週二早自習同學也前後寫了四篇作文,此外還有兩篇閱讀心得。除了考試作文一定得硬著頭皮、熬夜、沉住性子趕在三、四天內改出來之外,其它作文往往遷就於班務、課務,一放就堆到期末才慢慢消化。今年我只有兩個班,時間多,作文也少了一班(一班一人六份,就共有300篇作文,以一小時改十篇的速度,也得改上三十個小時,一週能撥出三、兩小時改已經是很多了……)的份量,已屬萬幸,其他幾位國文老師真的是更不知辛苦上幾倍。
加上作文在同學寫好要收的時候,往往收繳狀況不理想,無法在第一、第二……時間內收齊,常常是要緊迫盯人,在一、兩週後才能收齊一份作文,因此在閱改者的立場上就會希望收齊在一此改完,比較省心力,不用邊改邊收邊費神到底誰沒交。此外作文到了期末前是要抽查的,即寫即改即發往往會碰到一個問題,就是同學拿到作文後一帶回家就弄丟了,隔天要收過來,等收齊又是一個禮拜後的事了。
因此站在國文老師的立場來看,最後只好等作文收齊一整份,再來改,改了就放著。就這樣作文往往就拖到抽查前才趕著收齊點齊,趕在抽查當天前改完,抽查完後還不能發,因為緊接著打期末成績的文字敘述。描述總得有憑據,作文一發,兩個班一百人,就算記得住名字和人,也沒法兒看到橫眉豎目歪嘴大眼方額尖耳就揣想得起他作文文筆是行雲流水、天花亂墜,還是胡亂不通、不知所云。因此照例,抽查完的作文得再扣著,等一個一個期末成績的文字描述都寫好後再發。
一般來說,同學在月考時所寫的作文,最認真,篇幅也最為完整,因此我自己在給評時,也會特別具體和仔細,倒不是說其他作文不仔細,而是同學在寫作其他作文時,不是礙於時間就是用的心力不夠,所以除了能敘述之外,不僅未能審題、發想、刪選取材,更談不上段落組織、布排,或是深入情理、運用修辭了,自然在改閱上也就很難給評起。不好好寫的一篇作文,真的很難當回事給你建議,真的要給評的話,大概也就只能評「認真寫作」吧!
期末這幾週感受特別深刻,為了要寫期末成績上的文字描述,除了以班為單位,以個人為單位,一整大份一整大份地綜覽了一下作文之外,我也把所任課兩個班的課本和試題寶典收來檢查。不看還好,一看吐血,氣得我內傷,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上課聽記」、「重點標劃」、「檢討訂正補充」、「筆記劃記技巧」,愛班同學上課的筆記、重點、試卷及講義的訂正檢討,大多數都十分條理,亦能發揮效益,提升學習效果。反之,班上同學除了少數幾位筆記完整有效,多數同學不是聽而不記,就是記而不見條理和效益,還有更多的是連作業的確實度都不足。
在作文上更是明顯,整體而言,愛班同學在平時作文的寫作上比較完整、認真,因此我在給評上也比較具體,而班上除了部分同學作文每一篇都很認真寫,因此我也較能針對他的問題給予建議之外,其他很多同學在發揮上都不夠,下筆也不夠嚴謹,一學期下來自然進步有限。一學期過去了,有些人在寫作上有具體的收穫,有些人進步有限,有些人根本談不上進步,敷衍了事的結果就是得不到任何夠具體的教導,別人對你只能勉為其難地說「再加油」、「要認真」。
在其他科目的學習或是生活上的學習也是如此,你願意比別人付出更多,無形之中就是在累積自己未來的回饋。功不唐捐,你所花費的心力不會白白浪費。該努力踏實的,你不敷衍塞責;該用心力用腦力的,你不怕思考費神;可以做到完美一百分的,你願意斟酌取捨去換來成就。那麼當學期結束,你會發現你已經站得比別人更高,你已看得比別人更廣闊,你已更能游刃有餘地學習和生活!
寫在寒假開始之前,是希望即將增年長歲的你能懂得善用自己的時間和體能,更懂得怎麼去把握「效益」。
導師 2010/1/20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