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陳祺勳〈法國的高中畢業考題〉

◎陳祺勳/聯合報

我很訝異法國的高中畢業考題目沒在台灣引起廣大的討論,他們的高中畢業考試第一天登場的是哲學(哲學!)。台灣人對哲學的態度可以用下面這個笑話概括:一個台大哲學系畢業的學生找不到工作,只好到木柵動物園去扮猩猩,有天他在樹上盪啊盪地盪到隔壁的獅子籠裡,他正想萬事休矣要被獅子吃了時,獅子把頭套一脫說學弟別害怕我是高你一屆的學長啊。

但在法國,哲學的思辨是高中生必備的基礎能力(至少是他們教育政策的目標),這考試從1808年由拿破崙創立至今,年年都考哲學。今年的題目,我可答不上來(至少是沒辦法答得好)。文科生的題目包括,第一,語言是否僅是一種工具?第二,科學僅局限於用來驗證事實嗎?第三,評述1645年笛卡兒致伊莉莎白公主信函中的段落。三題選一題,作答時間四小時。所以這題目考的不單是你的看法,要答得好,需要許多背景知識,包括對歷史文學的了解,以及你如何以這些材料,思辨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沒有標準答案,思辨過程的邏輯、理路是否清晰,背景知識是否足夠,才更重要。

教育的目的在培養理想的國民,想要培養出怎樣的國民,就會產生怎樣的教育制度,以及與之對應的評量標準。我看見現在出考題,老師們為了表現自己與時俱進,在考題裡考周杰倫、方文山,令人感到有點悲傷,他們也許的確使用了中文裡面的修辭法,但我相信我們有更多更好的例子可以教導學生。如果一輩子沒見過好東西,對事情的鑑別度也有限,填鴨不會因為填的東西裡面加的材料符合鴨子的口味它就不是填鴨。再說,看看法國的高考題目,他們可沒有為了活化考題就把瑪莉詠柯蒂亞或奧黛莉朵杜給放到題目裡面去。

我不是教育專家,但最近看法國高中畢業考題目,聽國外大學的畢業演講內容,回頭看看自己的國家,心頭滋味很複雜。

在不同的教育制度裡,每個人當然都會想出一套方法來適應,不同的體制都有它的佼佼者,我只是好奇,法國教育制度下的佼佼者,跟我們教育制度下的佼佼者,會有多麼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