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

陳亮瑀〈國中國文教學備忘〉

To:沈老師

這幾天我想了想對於國中國文教育有哪些可以提供給老師您建議的地方。得出以下幾點結論。暫且將這些淺見條例說明,有諸多不成熟的思維讓您笑話。

一、基礎字音字型詞性的訓練:
小白卷是很好的幫助,但教育部國語詞典與一字多音審定表多有出入,或許可以將後者並入輔助。至於詞性就是一種語感的判斷,以老師的教法絕對沒有問題。「搶救國文大作戰」是本有用的講義,不防可以讓國中生早日接觸。


二、閱讀能力的提升:
閱讀理解的能力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是在哪科的考試乃至生活中的技能,他佔了絕對的比重。若是針對大學的入學,我覺得老師可以不時引進一段白話或文言文請學生對於該文章之旨意、情境、人物行為……諸多方面做分析,及模擬學測手寫的一、二大題。


三、國學常識的培養:
國學常識是大考的常客。對於國中生,我認為國學常識能多給多少就多給多少,但也不需要他們全部熟記,畢竟只要對某種知識知道的越多,經過一段時間後相較之下忘得也越少。此外,邏輯性的教導遠比記憶性的來得更有效率。我很喜歡老師過去教導我們的方法,只要在課堂上認真聽,到現在我都仍記得。


四、精神生命的提升:
這是最重要卻也是最難教導的,我感覺到,我們來學校學習所謂的「國文」並不是鑽研文字句讀,而是藉由一種我們最是熟悉的語言將這數千年古人、先人的文化、生命、感觸等所有身為一個「人」所應具有的特質傳承給我們這些後生晚輩。我們所背負的是一種文化的負擔,是那數以兆計古代祖先的生命。文學便是種文化的火炬,同時也是歷史不朽的鐵證。如此看來,這番沉重的包袱又豈是表淺的文字所能扛得起的呢?每一篇文章、一段文字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血淋淋的感觸,若是抽絲剝繭,除去文字上的裝飾而去感受那夾雜在字裡行間的那種感覺,便可以漸漸使字身受外表蒙蔽的感知覺醒。藉此,人會成長,同時再一陳不變的乏味生活中也能找到令人雙眼一亮的美,進而促成良性的循環。人生的歷練,感觸愈多,對於文字所要表達的便愈敏銳,考試這番芝麻小事又如何能難倒人呢?至於具體的方法,我想,只有藉由大量閱讀以及自身的感受而已吧!


98級/高三忠/陳亮瑀